看到赵旭走向自己所立的誓碑,赵匡胤连忙阻止,自己曾经立下规矩这有在世的皇帝可以打开,他有怎么可以让自己的而去破掉自己所立下的规矩。
“旭儿不可造次,这是朕所立下的祖宗家法,你不能看的,等朕百年之后你才能开启,知道吗?”
赵旭将伸出的手,缩了回来,叹了一口气:
“父皇不说我也知道您上面的三条是什么,尤其是第二条就更加的不应该了,这只会增长文人嚣张气焰,长久以往我宋朝还有什么骨气可言。”
赵匡胤也很纳闷这块碑文就自己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他怎么会知道,满脸的不信,赵旭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父皇不杀士大夫真的好吗?”这句话一出,赵匡胤不在怀疑自己的这个儿子真的知道上面的内容了,无奈的他只得自己伸手扯掉上面的黄布。
露出来的誓碑果然是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其实也就是两条,第三条是建立在前两条的基础上的。这优待柴氏子孙没有什么说的,夺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江山,再不优待人家有点说不过去吧。
赵旭真的是和反感第二条,怪不得宋朝的文人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从来没有听说谁被杀了,被杀的岳飞还是个武将。
“朕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但是千万不能透漏出去,这件事是我们赵家的宗法,后世的皇帝必须遵守,你说这第二条不好,怎么个不好法?”
赵匡胤是武将的身份夺得的江山,加上他也是经历过五代战乱的人,深知皇帝换得快的道理,所以他很害怕武将掌权,所以他十分对文人推崇,压制武将。
这样就造成了文人一家独大,武将没有地位,这也导致以后大宋没有任何骨气,面对外敌的入侵只有被动求和的份。
究其原因武将无论立了多大的功劳都不如文官动动嘴皮子,同样级别的武将在文官的面前就立刻矮了一大截,所以后世有人说大宋不像个爷们。
“我知道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我大宋再次出现武将专权的局面,更加是为了使我赵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武将的权力是要限制的,以免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既然你知道这些问什么还说朕这条不杀士大夫规定不对,哪里不对了。”赵匡胤认为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没有想到自己的太子都不赞同,这还真让他有点恼火。
“父皇听我慢慢说,限制武将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文官士大夫的位置摆这么高,更不能留下不杀士大夫的誓言,这虽然只有皇帝本人知道,但是知道之后皇帝会牢记这条誓言,心里不知不觉就会倾向于士大夫。”
“这样士大夫就会认为皇帝根本不可能那他们怎么样,越是他们的气焰就会越发的嚣张,最后可能会使他们一家独大,限制皇权,您不是说只有武将篡国,哪有文官夺权的,那东魏的丞相高欢的儿子高洋为什么会建立北齐,他不是文官吗?所以对于文官也是不能太过宽容,更不能不杀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