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这裁撤禁军,加强了禁军的实力,这也是赵匡胤以后能够当皇帝的资本。
“赵普你说的这些朕都是知道的,朕心里也是十分的明白的,现在我们大宋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都已经说过了,五代以来都是面临着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大宋朝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赵普说的这些赵匡胤怎么会不知道呢,这些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是知道赵普说的那些事情。
“赵普你说说你的想法吧,朕想听听你的高见,朕相信你的心里一定有了对策吧,看你信心满满的,朕就知道你已经胸有成竹;。”
赵匡胤立刻给赵普戴了一个高帽子,这让赵普很是激动,连皇帝都夸他了,能不高兴吗?
“陛下谬赞了,高见臣是没有,但是臣确实有一点小小的想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陛下指正。()”
虽然自己有了个成熟的想法,但是总不能说自己比皇帝高明吧,如果比皇帝高明这皇位是不是要让给你坐呀?
赵普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呢,只是说自己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这样不仅能让自己顺利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陛下您也知道藩镇的实力太大,就会造成君弱臣强是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制衡他们。”
“为什么这些藩镇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是兵权。”
这一点算是切中了问题的要点,就像大蛇打七寸,掐住了这条蛇的七寸。
你想想这些藩镇节度使的手中有了家伙,有了人,你朝廷算老几呀。
不服气的话我们出来干一仗,看看谁的实力强大,这和当时的东周末年真的是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陛下我们要想解决藩镇问题首先就要解决他们手中的兵权。,这些人的手中没有兵权这些藩镇的威胁就去掉了一大半。”
正所谓:“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些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真的没有了兵权那些结对是根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几天了。
赵匡胤听到这里立刻就想到了前几次赵旭给自己说的收回兵权的问题。
现在自己有个更深的一步了解,或者有了贴身的体会了,又或者说是身临其境;。
想一想自己正是从小兵,先当的是帅府小校,最后受到了柴荣的赏识。慢慢的成为都虞侯。
最后一跃成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自己当时也会笼络人心。
加上自己确实当时威望十分的高,士兵和军官都愿意为自己卖命,对自己的命令也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所以当自己殿前都点检跃上皇帝宝座的时候,禁军没有一个人反对,相反的十分拥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