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他是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科状元,也就是宋朝的第一个状元。
既然他能成为状元说明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就他成为了状元。
足见杨砺此人也是有一定的能力和其他方面比较出众的实力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殿试的时候独占鳌头。
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了他,真是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因此而改变,这个大宋朝原来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并不怎么如意。
在他刚成为状元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还没有给他授予官职就回家守孝去了。
开宝九年,杨砺被召试于学士院,同时又被任命为陇州防御推官,也算是一个地方官了。
没有过的多久他就被召进京城任禄寺丞,成为一名京官了,此后又转为秘书丞,改任屯田员外郎后,任鄂州知州。
想到这里赵旭也是换了一礼:
“原来是杨兄,在下赵德秀,字天麟是开封人氏。”赵匡胤说过自己也确实有了名字叫做赵德秀。
现在自己说出来这个名字也不能算是欺骗他吧,天麟本来就是他的字。
“原来是赵兄,那么这两位是?”杨砺又看了看赵旭旁边的两个人问道。
既然有人问了苗训和刘红庆两人也是不能没有动作吧,也是介绍了一番。
经过一时间的闲聊,赵旭对这个杨砺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历史记载并不是那么靠谱。
这个杨砺这么能说,不像是一个拘泥于形式的人,能言善辩,而且他的文法也不是繁琐。
历史记载杨砺为文崇尚繁琐,无一定师法。在翰林院时,起草诏令迂怪,常被人哂笑。
“没有想到赵兄是京城人士,在天子脚下想必受到了天子之气的熏陶,此次必定要高中呀。”
杨砺一看赵旭也是坐在这里,下意识的认为他也是和自己一样是一名即将参加科考的学子,所以才说了这句话。
“唉,杨兄这话怎么说的,科考全凭的是真才实学,哪里靠运气就能高中的,再说了现在朝廷还对科举进行了一番改革,到底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
赵旭不是谦虚才扯开话题的,而是为了了解一下参考科考的学子对科举改革的一些看法。
这也是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果然赵旭刚说到这个话题,杨砺就被他成功的转移了注意力。
“赵兄其实我倒是对朝廷的这一次改革十分的看好,也觉得科举考试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样才能选拔出来真正的人才。”
“哦,杨兄还有此番高论,那在下就洗耳恭听。”没有想到他对这次改革居然这么看好,和当初赵旭改革的初衷有点像。
于是赵旭就不由的想问问他如何会这样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有状元至之才。
如果此人真的有不同一般的见解的话,自己还真的要好好培养一下。
有时候人有才能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到重用却是另一回事了,即使你再有才我不用你,你也没有办法不是吗?
后来杨砺成为了一朝重臣,回忆起这次的偶遇,还是十分的感激赵旭,并且要不是太子绝对没有今日的杨砺。
也正是这次使赵旭认为杨砺是一个可塑之才,才慢慢的培养他的。
百度快速搜索:本书书名 比奇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