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平叛,初战受挫么?”
狄进听了,却不觉得这就是渤海复国有望的好消息,安慰道:“渤海人想要复国,需前仆后继,数代努力,大延琳的起义或许只是拉开了一场浩大的序幕,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抗争!”
大荣复目光微动:“下官明白了!”
狄进道:“将这个消息,以契丹文写就,散入银夏各部,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告诉那些党项部族,辽国自顾不暇,再也不可能来救西夏了!”
“是!”
大荣复领命去了。
在宋朝大军压境,直逼银夏时,李德明虽然及时地前来坐镇,但他稳定人心的方法也不会多,无外乎两种。
一是李氏的旧有威望,二是辽国不会放任河西被宋人占领。
前者是李继迁、李德明两代的统治积累,短时间内确实撼动不了,但光有这点也不够,必须求助于外力。
所以李德明反复强调,只要在这个冬天守住银夏,辽国一定不会让宋人得逞,宋军必定会无功而返!
可现在辽国爆发内乱,辽军于雁门关外撤退,就基本上断了短期内得到辽人援助的念想。
就算这些人一时半会不动摇,李德明恐怕都要对各部的忠诚产生忧虑,这般上下相疑,患得患失,西夏军的战力势必又下降一个层次。
前线的战报源源不断地传回,后方的军需补给源源不断地送出,眼见着冬日的寒风越来越冷,机宜司在前线的又一位提点回归。
眼见风尘仆仆,一年不见好似苍老了五六岁的雷濬来到面前,狄进都颇为激动:“雷提点,此行功勋卓著,辛苦了!”
雷濬重重抱拳,哈哈一笑:“不苦不苦!我能去夏贼的老巢走一遭,也不枉我父从小的教导了!”
机宜司三位官员来到前线后,刘知谦坐镇西北,统筹全局,大荣复往河东,兼顾辽夏谍探,雷濬则寻了个机会,干脆亲自前往西夏的老巢,兴灵之地。
在得知这个消息时,狄进都是一惊。
以雷濬如今的功劳和地位,完全没必要这么冒险,但他的深入腹地,并非纯粹的为求立功,而是从小耳濡目染,受到雷老虎对西夏戒备的影响,不愿错失这个大好机会。
也正因为雷家与党项人早有接触,雷濬有惊无险地回来了,第一时间前来禀告:“相公,李德明战败后,回归兴灵,整顿军务,安定人心,如今后方已是稳住了……”
狄进道:“李继迁当年占据灵州以后,就着手于开渠垦荒,把在战争中虏掠来的大量人口安置在那里,扩大农业,发展经济,使得那片拥有瀚海地形保护的区域,变成了李氏政权的大后方,反而他的家乡银州和夏州一带,沦为激烈交锋的前线,这种高瞻远瞩的策略,能让李德明稳住阵脚,并不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