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元靖并不知三代“司命”的下场,但也清楚,自己如果继续留下,万一朝廷追查起来,连累狄家都是有可能的,这恐怕才是他断然离去的原因。
狄湘灵同样想到了这点,眼睛一亮,压低声音,依旧流露出激动:“先帝早已驾崩,等到太后也……当年的事情是不是就彻底过去,父亲和大哥也都能回来了?”
狄进知道,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古代又没有及时的通讯方式,如果真的远走他乡,很多时候就是一辈子,甚至数代人的事情,却也道:“如今河西已定,丝绸之路重开,如果父亲和大哥去的是西域,那中原的消息很快会通过商队传过去,说不定他们听到后,就会回来了!”
“如果真是那样,一家团聚,就太好了……”
狄湘灵心头满是期待,又不仅仅是期待,而是要实际行动:“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狄进微笑:“王从善这边,就要拜托姐姐看好,辽国太妃萧耨斤的信件一至,朝堂上又要热闹起来,我如今的地位,也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
近来的朝野确实热闹。
重磅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先是太后要于明年二月,衮服祭祖,然后辽国新帝的生母,太妃萧耨斤又发书信来朝,有重定盟约的意向。
不出所料,这个消息自两府传出后,众多朝臣踊跃赞同。
理由很简单。
西夏覆灭,河西安定,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休养生息,等到国力强盛,再图燕云。
如果辽人不开战,继续太平下去,给予国朝发展壮大的机会,当然是好事。
这倒也罢了,比较离谱的是,不少臣子甚至提出,不需要减免岁币,依旧每年赐予三十万岁币,展现出泱泱大国的气度,安抚住这群契丹人。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理由同样直接。
契丹人绝不愚蠢,此前攻灭西夏,收服河西的时候,都派军进逼兴灵,此后宋军率先打破盟约,北上伐辽,若是按师出有名,并不占理!
试问在这种种前提下,辽国现在如果能打,如果有信心打,为什么反倒要重定和平盟约?还主动愿意商议岁币的数目?
外夷向来是畏强欺弱,如今辽人偏偏要和谈,而且还是由一位元妃提出,不是太后,这岂不是恰恰说明了,辽国内部动荡,国力衰弱,畏惧国朝再战,岂能如他们的心愿?
不过总体来说,前者的人数要远大于后者。
一方面是观念保守的终究占据多数,另一方面也是利益相关。
北伐失利,西军中损失惨重,枢密使杨崇勋、参知政事夏竦贬官,前车之鉴犹在,从仕途的角度来看,同意盟约不会承担责任,反对盟约却难免为将来的冲突担责,群臣自然免不了有所偏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