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陪同母亲等人进了大宅,坐在堂上。李氏族人满满当当的站满了堂上堂下屋里屋外。族人们也很少见到李徽,都想着来说几句话,凑凑热闹。
李徽命李荣将从京城带来的两大车的礼物全部卸下来分发。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权当见面之礼。众人族人纷纷上前道谢,气氛热烈之极。
顾兰芝笑道:“我儿其实不必这么破费,咱们家现在可不像从前了,吃穿用度都是够的。京城也常去,你也经常命人送来,够吃够用了。”
李徽笑道:“自家人,说什么破费。我丹阳李氏可不能输给他人。咱们之前吃了苦,现在却也不必太节省。”
顾兰芝叹道:“哎,可惜你阿爷去世的早,不然不知道该有多么开心。”
丑姑在旁道:“是啊,是啊。”
说着话,两人就要抹泪。几名妇人忙上前劝慰一番。
两名管事的族叔和族兄上前来向家主禀报家中的情形。李徽喝着茶听他们禀报事务。
其实李氏族人这几年的境况已经好了许多,李家庄田已经扩充到了五千多亩,佃农都有数十户之多了。众族人也都在庄田谋事。家里在石城县也开了几家铺子,售卖粮油土产。
当初李徽带着母亲回到石城县的时候,可谓是家族凋零,人丁零散。当时只有几户族人住在石城县,生活也都贫苦之极。
但现在,几年时间过去了,丹阳李氏已经有十八户近百人的规模。有些是得知消息回来归族的,有的是远房旁系来攀附归宗的。还有的是姻亲投奔依附的。总之,应了那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李氏出了个李徽之后,一切都似乎欣荣了起来。
李徽的原则是,来者不拒,既往不咎。即便以前有些纠葛,家族中有些人对顾兰芝不好,父亲去世后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那也过去了。大度的对待族人,重新聚合家族的力量才是关键。
当然,李氏根基薄弱,都是一些普通百姓,甚少有学识才能之人。李徽便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或者年轻一辈之中。
所以李徽选了一些堪用的,如族兄李正这样的人跟着做事,让他们见见世面,也混个官职出身。李荣这样的十几岁的少年也带出来几个,但能够成气候的也就是李荣一人了。
剩下的便是建家学,培养下一代了。靠着李家现有的这些叔伯族兄是不成的,他们只适合做些琐事,真正要振兴李氏,需要培养下一代子弟。打造新一代的李家子弟,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备才学品德。虽然有些遥远,但只有如此。
家学按照李徽的要求,教的都是儒法之学,以及动手的能力。家学的先生很重要,李徽要求的是,换了好几个,但凡谈玄论虚浮华之徒,一概被辞退。除了教儒法之学,李徽还要求家学教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算术,打造,稼穑,武技等等。李徽不希望自己家族出来的子弟最后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不事稼穑的书呆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