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新的取士没能建立,也没能展现出其优越性之前,不宜过于激进。
所以,李徽决定采用双轨制度。九品中正制的评议依旧进行,但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科举考核制度加以补充。两者相结合,在一段时间里共存,最后进行替代。
为此,在保留荀康大中正官的同时,任命赵墨林为徐州文学从事,职责便是在徐州建立官学,招募学子入学,地方郡县也开办县学郡学,进行三级教育。
在教学的内容上,自然要以儒法为主,摒弃玄虚道学,禁止官学谈玄论道,空谈玄虚。同时开展一些建造算术格物等方面的学习。比如,请葛元这样的人教授物质化合转变之理,摒弃玄虚神鬼的那一套东西。
基本上的大框架便是,在三到五年内,将整个学堂教育体系搭建起来。通过大力教授儒法之学和其他简单的格物算术等学习培养新一代的人才。通过科举取士来选拔官员,最终纳入徐州的官员和小吏的体系之中。
李徽知道,官员的为政能力很重要。特别是不久要进行北伐,很可能会令徐州的面积增扩一倍,将会有大量的官员短缺。对于这个问题,李徽决定先打个补丁。
他酝酿在淮阴建立一所军政官学,士族子弟,军中有潜力的优秀低级士官,一些口碑较好的低级官吏将会入学,通过一年的强化学习,对政务军事和其他一些方面进行强力灌输。李徽自己和荀康周澈李荣以及优秀的官员和将领进行教学。考核合格之后,方可授官上任。
这样可解决燃眉之急。并且将来中正评议和科举上来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强化政务和军事水平,以免出现诗文写得好,但政务的手段低能的情形。
总之,李徽要做的事情很多,脑海中的愿景蓝图很多。但李徽也知道,一切都不能操之过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目前,除了最紧迫的几件事之外,李徽需要做的是摆脱一些不必要的束缚。比如谢安和司马道子都提及的要给予东府军扩军员额和拨付钱粮的事情。
若是在以前,李徽自然是来者不拒。但是现在,李徽却决定拒绝不受。绝对不能给他们插手徐州事务,左右自己的机会。不能让朝廷占据道义上的上风,从而以为可以对自己指手画脚。更别说司马道子和谢安了。
在李徽看来,这两个人都动机不纯。想要把自己拉入皇权和世家之间争斗的漩涡之中,那是休想。
因此,李徽写了一封更加冠冕堂皇的奏折呈递上去,干脆利落的进行了拒绝。
(https://www.lewenvuxs.com/1266/1266612/10927089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