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传言纷纷,就在朝臣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紫宸殿中传出了旨意。
旨意,当然是太后左氏发出的,诏令京兆百官在宣政殿中早朝,一如往昔景兴帝在生的时候。
接到旨意的朝臣,心中惴惴。京兆的局势,他们是知道的,大战刚定,左家又有那样的嫌疑,他们正不知该怎么办。这一次,朝廷召集他们去宣政殿,是为了什么事情?
宣政殿,是皇宫中最高的殿阁,就在皇宫的中轴线上。大永的帝王就是在这里视朝听政,大永的政事决议就在这里进行。朝臣们踏进这里,不由自主地肃穆凝神,感到有巨大的威压扑面而来。
殿中的正前方,是高高的御椅,以往,长泰帝和景兴帝都是端坐在那里,俯视着群臣。如今,那里空无一人。
这一次,五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官员,有资格出现在宣政殿中的,全部都来了,这是难得的这么齐全。
中书省的官员有些寥落。他们的主官楼乐封仍是在养伤,主理中书省事务的,就是中书舍人几个小官而已;
门下省官员是看左良哲脸色办事的,自然都出现在这里。自门下给事中一职撤掉之后,门下省的官员们也少了很多;
至于其他的官员,都低着头看着宣政殿光滑的地板,似乎能将地板看出花来。这一次应旨面圣,大多数人都不知是为了什么。
也有一小部分官员,脸上有悲痛的表情。如今大永有天灾、有谋反、有动乱,已经是满目疮痍了,和他们心目中的朝堂相差太远了。
“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就在官员各有所思的时候,宣政殿门口的已经高声唱了起来。
朝臣们本就低垂的头颅更低了,腰身仍是弯着,表示恭敬,没有人敢抬头看皇上和太后的圣颜。
直到太后左氏说了一句“众卿平身”之后,朝臣们才直起身子。有朝臣微微抬起眼,不着痕迹地扫了御前一眼,忍不住抽了一口气。
太后穿着只有大典才能穿着的礼服,上绣乾坤山河;头上的十二凤钗含着鸡蛋般大的明珠,在宣政殿烛光的映照下,熠熠发亮。
她怀中抱着的新帝,也穿上了衮服,小小的十二旒冠也戴在头上;新帝歪着头熟睡着,更显得这顶旒冠怪异。
如今景兴帝崩天还没有多久,京兆城中还有动乱,皇家正在孝期,也为了昭示与民同的德,太后一向是素服在身的。如今,这一副大典喜庆的打扮,到底是为了什么?
更让朝臣奇怪的是,太后并没有抱着新帝在銮椅上坐下,而是就这么站在御椅前,就像一个精致的木雕,一动也不动。
有相熟的朝臣对望了一眼,眼中的意思都明了:太后这是在做什么?
“诸位卿家,今日哀家与皇上召诸位前来,就是想问一问大家:你们还是不是大永的臣子,你们眼中心上,还有没有皇上,还有没有大永!”
太后左氏开口了,她没有说蒋博文围攻身死的事情,也没有说京兆的局势,而是说了这一番话语,听得朝臣一愣一愣。
“哀家深居宫中,却也知道,大永如今危矣!有反贼已经逼近京兆,就要灭亡大永!诸位竟浑然不觉!”
“沈家在西宁道起兵,击杀大永近十万招讨司士兵,如今又带着所谓的禁卫军逼近京兆,金吾卫竟然一无所动,还任由沈家散发谣言。此等亡国之事,诸位知还是不知?”
左氏抱着新帝站在高高的御椅前,俯视着宣政殿中的朝臣,冷冷地说了这些话语。
这些话语,中间几乎没有停顿,而是如冰冷渣碎一样,直直地倒进朝臣的身上心间,让他们一冷。
这样的太后,这样的场面,这样直面的指责,是他们之前没有遇到的。
此刻高高站在宣政殿上的妇人,象征着大永的皇家威严,此刻还是他们的主子!
“主辱臣死!如今诸位安坐京兆,眼睁睁看着逆贼陈兵京兆,迫害我们孤儿寡母!尔等身为大永朝臣,有何颜面去见先帝、太祖?尔等,那就是亡大永之人。既如此,哀家和皇上,宁死也不受辱!”
左氏说着最后一句,眼泪竟然落了下来,话语中竟然有哽咽之音。说罢这些话,她竟然抱着新帝往前迈了几步,再往前,就是高高的楼梯,连结着宣政殿地面和御椅的楼梯!
朝臣瞬间就想明白太后想做什么,难道太后想抱着皇上寻死?
这一下,朝臣们都惊愕地抬起头,他们看着哀戚的太后,还有太后脸色死绝的神色,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娘娘!娘娘万万不可!皇上万万不可有事!臣等,永远是大永的朝臣,几曾有不臣之心?有不臣之心的,正是陈兵于京兆城外的禁卫军!娘娘若是……不就正称了逆贼的心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