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接二连三。
刚下朝的陶瑸来了,老头要干兼职,他已经和天子请示过了,寒门书院山长,诞生了,大昌朝太子少师,陶瑸!
至于院长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哪怕楚擎根本不提这茬,大家也知道谁才可以担任院长。
楚擎没有多留,带着福三和探马们离开了。
没有人注意到楚擎的离开,只有陶若琳。
转过身,望着远离的马车,陶若琳的心中隐隐作痛。
女子总是要比男子心思细腻的。
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楚擎变了,变了许多,只是这种改变,看不见,摸不着。
陶若琳知道,楚擎可以上蹿下跳又骂又打的和别人斗,为了建书院,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的人,他要建寒门书院,谁拦着他,他就要打谁。
可当书院建成后,楚擎却要离开,离的越远越好,渐渐将他与寒门书院分割开。
陶若琳知道楚擎会这么做,也一定会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当有人去攻讦他时,才不会连累到寒门书院,楚擎知道,只有这么做才是对寒门书院最大的保护,而楚擎也依旧会守护着书院,只是却要在暗处守护着。
“大妹。”很是兴奋的陶少章跑了过来:“你说大哥要不要也告了假,在这书院中教授着学子们…”
陶少章注意到了陶若琳的脸上带着几分莫名之色,不由问道:“大妹你怎地了?”
“中州,每个人,都可以不知道楚擎是如何建盖起了寒门书院。”
陶若琳目光幽深,望着远处那些极为拘谨的百名学子,轻声呢喃道:“可他们,每一位入学寒门书院的学子们,他们一定要知晓,知晓是谁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好,既然大妹你如此说了,那大哥我就告假,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改变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知晓我陶少章…”
陶少章还没说完,陶若琳一脸鄙夷的离开了。
…………
京中,狄府。
狄府,也是刑部右侍郎狄正平的府邸。
正堂之中,狄正平眉头紧锁,狄府管家站在对面。
“老爷,不少大人都去了,京兆府府尹、大理寺少卿、户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太子少师等人。”
“倒是未出意料。”
狄正平端起茶杯,却没喝,像是思考着什么事情,半晌后,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件。
信是密信,不过漆泥已经撕掉了,证明狄正平已经看过信件内容。
事实上,信是三日前有人送到府里的,他每日都在看,一字一句的看,现在也是如此,再次看了一遍,管家在旁边耐心的等待着。
再次读过一遍,狄正平将信件放在了火烛上,燃烧成灰,心中,有了决断。
“冯公,终究还是坐不住了。”
管家面色微变。
能被称之为“公”,又姓冯,自然是英国公冯洛了。
英国公从不上朝,但是朝堂之上任是谁都不敢轻易开罪。
冯家世代镇守边关,虽然边关很多猛将,包括两任皇帝也去边关熬过资历,但是在冯洛面前,哪怕是皇子见了,只要穿着甲胄,同样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大帅。
太上皇、卫长风、包括秦罡还有黄老四,都在边关待过,不过他们不是一辈子待在边关,从职责上来讲,都要听冯洛的调令。
除此之外,冯家在边关也是一方豪族,说是边关三道第一家也不为过,本就统着兵权,又根深蒂固,黄老四怎么能不忌惮。
正因如此,老四登基的时候之前就耍了手段。
那时候是冬季,凉戎人不会搞事情,年岁渐大的冯洛就趁机回了京,本想休养到春季再回边关,也正好参加老四的登基大典。
结果老四很鸡贼,认为冯家人已经在边关带点只手遮天的意思了,和他老爹一商量,太上皇退位前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加封冯洛为国公。
要知道昌朝勋贵是不可镇守边关的,只有战时才能掌管兵马大权。
就是因为升成了国公,黄老四登基后连下了数封圣旨,将边关将领们的职责不断细分细化,也让这些将领们瓜分了冯洛大部分的“势力”。
冯洛倒是没说什么,天天在国公府中待着,一副颐养天年的模样,倒是几个儿子满腹怨言。
“这千骑营楚擎。”
见到信件彻底化为灰烬,曾经在朝堂上被邱万山一记平A给KO过的狄正平露出了强大而又自信的笑容:“本官倒是要看看,你楚擎,是否长了三头六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