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三天。
易飞扬都无精打采。
安妮-海瑟薇见他这副模样,还以为是因为杰西卡-阿尔芭的缘故。
她不好意思开口发问,唯有找一些话来安慰易飞扬。易飞扬知道她误会了,却也不解释。
安妮-海瑟薇见他还是如此,就破天荒地允许他可以找一些别的事情去做,可是不管做什么,易飞扬都提不起兴趣。
最后没办法了,安妮-海瑟薇只好借用《圣经》里面的内容来开导他,希望能够借助神的力量,驱散藏在他体内的“心魔”。
实际上,在刚认识易飞扬的时候,立志要做修女的海瑟薇就想要对易飞扬传教布道,无奈,易飞扬是个无神论者,不管神佛还是耶稣基督,统统不信。那时候海瑟薇被搞得没办法了,就利用“约会”作为借口,借机给易飞扬灌输教义,不过像这样仔细,认真地给他开讲《圣经》却是头一次。
易飞扬刚开始还是无所谓,一副灰心丧气模样,直到海瑟薇讲到耶稣是如何受尽磨难成为神的时候,易飞扬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然后问海瑟薇:“是不是真正的勇士都要接受最严酷的挑战?”
安妮点了点头,“那是当然,只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才有资格称之为勇士。”
“那历史上真正的勇士有哪一些?”
“这可可多了,比如说古代斯巴达的那些人,还有不畏强权的战士们。”
易飞扬突然。笑了。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上帝为什么要给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因为他要求自己去开拍一部新戏。这部戏就是要宣扬勇气的,名字就叫做《斯巴达300勇士》!
没错!就是前世那部活的无数奖项提名,以小博大,造成惊人票房成绩的战争片。
前世,这部电影导演将镜头瞄准希腊—波斯战争中规模虽小却万古流芳的温泉关战役,以新颖的角度塑造了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的威武勇猛形象,同时也毫无掩饰地宣泄出美国人把欧洲古代典范奉为绝对标准的偏执心理。
美国人通过影片对凝缩在温泉关战役中的勇敢、坚毅与无私的斯巴达品质津津乐道、大加赞扬,画面处处流露出对西方文化传统的无比自豪。从更深层次分析。影片的成功着实有赖于美国观众对斯巴达精神的共鸣。不过,偏执掩盖了藏在光荣背后的瑕疵,美国人不愿意承认斯巴达人自幼培养的高超武艺、过人胆识和尚武精神更多是出于镇压奴隶起义和欺侮邻近城邦的需要,是霸权主义的畸形产物。
《斯巴达300勇士》若是单方面粉饰古代英雄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行动,或许不会引发太多争议,但通过对波斯帝国进行丑化歪曲来反衬西方优秀传统的手法的确有失偏颇。或许有人会辩解,导演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而让波斯大军狰狞可怖、鬼怪横行,而火爆的影院上座率证明了美国观众对这般造型设计的认同与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