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带英二十一世纪都衰成那哀样了,却还能靠着金融遗产强行续命,当个死而不僵的老搅屎棍活跃在世界舞台,不是没原因啊!光是这损色样儿,就适合吃这口饭啊!
不过肯定也不是光有好处,而无成本代价与风险的美事儿,不过成本和代价这些,也主要就是放出去的那些殖民地货币,不过对于不能将其换成本币或其他等价物及资源这些,对银行、洋商这些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与纸无异。
对于在殖民地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殖民资本而言,手上的这些货币肯定是有很大富余的,就算没有也能制造不是吗?虽然有无价值需从哪个角度、立场来看,但对这些殖民资本而言,拿这些于他们不算有多大价值的东西,来进行风险投资,还是很值当的,何况这些支出也并非是全部损失干净。
其他成本、风险,包括维持市场交易所需的那些日元,给操办、知情人分享的好处,以及让不对付有利益冲突的人,若太早太快察觉到此事,进而可能出现被阻击、被施压、被搅和的风险等等。
维持交易的日元数量,也就是所需流通量,流通量多寡与流通速度有关,也就是借款放出收回的周期越短,速度越快,流通所需数量越少。
但很明显,对方并没有执着于以最快速度收回日元,这一者应该是防着被人早早发现而造成其他额外损失,二者应该是并不太在意日元损失。
后者并不奇怪,日本虽号称工业国,但工业生产能力可比不上欧美这些老牌工业国,而且资源较为匮乏,内部市场有限,只能搞资源进口,加工后再出口他国的外向型经济。
但现在可不是战后,其可能会从本土或殖民地向日本出口资源、零部件这些,但欧美还因生产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怎么可能买它生产的劣货?殖民地更不用想,他们抢占这些地盘、争夺势力范围为的是啥?怎么可能让它的产品进去?
所以他们的对日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但日本又拿不出太多资源、产品与他们进行相互贸易,日元在他们手上并不怎么好变现,地位与殖民地货币并没有太大区别,损失起来也没什么多心痛的。
至于给操办人、知情人分享的好处,操办人就是钱贩子这种,林默顺着这些线索,小心谨慎摸排一番,又发现了几名同搞这类活计的家伙儿,里面有专门针对大中客户的信托资金,也有针对从外地银贩子或带资入场大客户的汇兑掮客、抵当融资的信托等等。
信托,民国上海的信托,主要就是为炒作、投机这些提供融资、加杠杆、融券融票、做多做空等等服务的金主,反正不管是正规不正规,还是场内场外交易,都能得见类似机构的身影。
不过这几家,也就是打的名头与大钱贩子不一样,但其所开展的业务基本一致,就是先找到想搞白银投机炒作,但因缺资金,或者说缺交易货币,交易货币自然便是日元,于是提供日元给对方,交易后又从卖方手里,想办法用殖民地货币将日元换回,如此轮换重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