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孟轲站在马车上,身体随着车架摇晃,心也摇荡不已,久久难以平静。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其实孔子在困于陈蔡之时就说过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心里想的也可能骗人,所以孔子已经指出了成心。可惜他们这些儒生虽然把孔子那些笃定的结论背诵得滚瓜乱熟,但真正能遵照孔子教导去要求自己的又能有多少呢?
听其言观其行,不要相信眼睛,也不要相信自己的空想,要每日三省吾身,其实就是要尽可能避免成心。
孔子说不要相信想象,看到了颜回先吃了一口饭,就判断颜回不尊重老师。这个结论,也就是这个想法其实并没有依据,最后也证明孔子想错了,颜回并不是不尊重老师,而是因为饭里进了灰尘,又怕浪费所以就把有灰尘的一口饭给吃了,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但孔子却不由地冒出弟子不尊重老师的想法,这就是大错特错。
所以人不能轻易就接受空想的结论,因为结论不一定是对的,还是要多看多问,问清楚才行。
孟子思绪万千,发现就如墨家所言,儒墨道其实都是盲人摸象,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得承认墨家的主张才是对的,因为只有多看多想、多吸收其他的主张才能避免成心。
又想到了自己提出的法先王,效法先王的行为来规范大家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孔子要求的是克己,而不能要求别人,所以法先王就可以要求别人了。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完整,自己对先王的理解也并没有那么清晰……
各种的思绪很乱,不过孟子的目光是越来越坚定的,不管发生什么,他都要继续走下去,法先王也必须推行下去。
因为如果没有法先王,就没法规范大家。如果只靠孔子的克己,实在是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当然孟子也会在做学问的方面开始转变,开始思考一些利益的事情,不过暂时还不能立刻公开。还有历史也要重新学习,必须要通过历史的事件来梳理华夏文明的脉络,这些事情要悄悄地进行,不能公开。
芸姚知道孟子肯定会有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可能改变历史的潮流,芸姚对儒家和墨家的改造都不少,可历史依旧是奔流向前,淹没了她的努力,毕竟生产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生产力不够,主张再先进也没用。
“好了,庆忌你去接孙膑,我们去东海看戏。”芸姚说道。
孙膑很快就到了,路上已经知道他们要去东海看凡间修士夺宝。
庄周要留下来继续写书,因为他感觉芸姚对齐物论的应用非常有启发性,所以他想着是不是把齐物论完善成为‘思想的指引’,虽不能治国安邦,但可以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全部融合在一起。
齐物论,思想也是物,也是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