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吴三桂没有穿清廷官服,反而是一身汉式缟素,头戴方巾,率领三军将士,来到郊外的永历帝陵前,恸哭不止。
哭祭过后,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昭告皇天后土:
指责满清“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发誓要“反戈北逐,扫荡腥气”。
旋即宣布起兵反清,兴明讨虏。
同年十二月初一,吴军自云南发兵北伐,向清廷展开了战略进攻。
十二月十一日,吴军前锋到达贵阳,贵州提督李本森等清廷官员不战而降。
十二月二十日,吴军到达贵州镇远,并由此地分兵两路北上:
吴三桂亲率吴军主力,为东路军,进攻湖南;
王屏藩率吴军偏军为西路军,进军四川。
此时,距离吴藩起兵,已经过去一个月。
而远在燕京的康熙,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日,才收到吴三桂的起兵叛乱的消息。
当天,康熙就召集众臣,对吴军的进攻方向进行了预判:
清廷认为,接下来吴军必犯湖南,并很可能渡江北上。
而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系长江南北“咽喉要地,关系最重”。
荆州一旦失守、让吴三桂控制长江上游,顺江则东向取应天,南下则能通湘粤,汉水、巴蜀皆在其掌控。
此时在荆州的满城,虽已有八旗官兵5700多人。
但康熙在当日朝议后,立即诏令前锋统领硕岱启程,要求满蒙每个佐领人出前锋兵一名,星夜赶往荆州布防。
要求硕岱到了荆州后,伺机再进至常德,“以遏贼势”。
三日后,康熙仍感到兵力不足。
谕令,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
要求满洲与蒙古八旗的每个佐领,出前锋各1名,护军各7名,骁骑各10名、汉军每佐领骁骑各5名,总兵力计11392人,由勒尔锦统领,开赴荆州。
前锋统领硕岱奉命后,率部于十二月廿八日启程,次年年正月廿四日抵达荆州。
而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部,分两批前往荆州。
第一批,其先头部队由护军统领伊尔度齐、额司泰等率领,于康熙十三年正月初三日启程,相继于二月一日、二日、六日到达荆州;
第二批,勒尔锦于正月十日亲率主力出征,经过2个月的行军,三月十一日抵达荆州。
其实,从清廷下令调兵集结的时间到出兵时间,就已经说明,清廷八旗已经开始颓废了。
第一批五百余人的先头部队,用了七日的集结才能出发,说明战力已经开始下滑。
第二批是护军也是千余人,在已经遍地警报的情况下,也是七日才能出发。
而这两批都是用了近一个月,才能到达前线,且两军都是马军。
燕京至荆州约1300公里,相当于马军一天平均走43公里。
一般来说,是正常行军。
可问题是,燕京到荆州,是一路平原,更无危险,并且沿途粮秣补充充足。
在这种前线急需援兵情况下,竟然还需要走一个月!
第三批,由勒尔锦集结的部队,从康熙下旨到集结完毕,前后用了十七天。
行军更是用了二个月,平均一天行军20公里。
跟吴三桂当年奉崇祯旨意,烧掉宁远城后,在后金军的追杀下带着一群老弱走到山海关的速度比起来,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