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龙舞的艺术特色
中国龙舞大致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地区)两大派系。南北龙舞因地域、习俗、审美的不同,动作、组织上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道具制作、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等方面各见其长,南方龙舞多荆楚之韵、精巧纤丽,北方龙舞则具燕赵之风,古朴刚劲。金洲龙舞虽由南方淮军带来,具有南方龙舞的因素,但却是在同当地文化习俗和审美情趣的结合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在北方醇厚民风的养育下,逐渐形成了其粗犷、豪放的品格,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文化的特色。
从龙的种类上来说,各地因材料的不同,分为火龙、布龙、草龙、板凳龙、铁龙等,而关东以布龙为主。金洲龙初时龙头龙身的硬节及龙尾,均用纸糊裱,龙身回旋软节绷布。在硬节上点燃蜡烛,以跑龙为主,舞法单调。解放后,艺人邵振清等重新设计,以布代纸,以电池代蜡烛,重量减轻,不仅“跑龙”,且能舞龙。以后扎龙老艺人卜忠升等不断进行工艺革新,使龙头从过去重量近30斤到如今最轻的仅为4斤多,金洲区文化馆干部李本生经过多年研究,又发明了长度可变的龙,龙身采用大鳞片,同时将紫外线光源应用在龙身和道具上,更加突出了龙的大气和造型的丰富感、立体感。这些创新,打破了千百年来龙体及其造型变化甚微的特点,塑造了一个中华龙的新形象,长度可变的龙。1995年获得了第44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在第七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广场演出中,长达208米的金洲龙让人们见识了她不凡的风采。1999年,李本生编导、正明寺村女子舞龙队表演的《荷花龙舞》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金洲龙舞舞姿变化多端,神奇而富有魅力。一只龙舞队由两条龙和一个龙珠组成,共19个人,1人舞龙珠,多人舞龙身,1人舞龙尾。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传承、推陈出新,金洲龙舞花样品种不断增加,有盘龙、行龙、卧龙、龙出海、龙打滚、大波浪、龙抬头、龙摆尾、龙跃脊、中串、反正大圈、串一字柱、串四角柱、金龙戏珠、金龙蟠玉柱、地滚浪等近40种;在动作编排上,讲究和谐、美观、大方,同时将地域的特点和北方民族的审美习俗融汇于其中,在形态上创造了金龙、玉龙、荷花龙、锣鼓龙、单鼓龙、虾爬龙和鲅蛸龙等,造型千姿百态,耍法千变万化,技艺也日趋成熟,舞动起来勇猛矫健、气势雄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