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200章 板头曲与周山锣鼓

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因主要在鹤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鹤南曲子板头曲”。

板头曲分布较广,南羊、泌阳、邓县、许昌、开封皆可见其踪迹,但传播中心在南羊市。据载,明崇祯年间,板头曲随鹤南曲子见诸市井。清初,逐渐盛行于上述各地。其乐队不备锣鼓笙管,而以弹拨乐器为主,另加胡琴、四胡等拉弦乐器,由此成为我国民间乐队中难得一见的弦索乐组合。其乐曲多半源于古老器乐曲牌《八板》及其各种变体,同时广泛吸收鹤南曲子曲牌、唱腔及民间小调。代表性曲目有《天下大同》、《高山流水》、《新开板》、《陈杏元和番》、《打雁》、《赏秋》、《闺中怨》、《上楼》、《下楼》等。曲体大部分为六十八板体,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多变。

1949年后,板头曲得以复苏并受到广泛重视。1953年,著名古筝演奏家、板头曲传人曹东扶先生代表鹤南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板头曲的独特风格在音乐界引起强烈反响。同年,部分板头曲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整理出版。一代名家曹东扶先生传谱的筝曲《高山流水》、《苏武牧羊》更是传遍神州,远播海外。中国乐器表演课程(本科)教学大纲中的《闺中怨》、《高山流水》、《闹元宵》、《上楼》、《下楼》等都是板头曲曲谱。此后,曹东扶及其后人全力投入板头曲的记录整理和演奏,为传承、保护这一罕见的音乐品种做出巨大贡献。近期,随着大多数传人去世,板头曲正面临凋敝失传的危机。

……

周山市地处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以南的浙江东北部,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周山锣鼓就是其中的代表。旧时的周山锣鼓大多出现在民间乡里的红白喜事、庙会庆典及渔民祭海等活动中。1949年后,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参与和整理下正式定名为“周山锣鼓”。

在1957年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周山锣鼓曾荣获世界民家音乐比赛金质奖章。周山锣鼓乐器配制齐全,其中的两大主奏乐器分别是由十三面锣组成的排锣和由五面鼓组成的排鼓,其演奏风格独特,音量对比鲜明,音响色彩丰富。

周山锣鼓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周山锣鼓》、《八仙序》、《渔家乐》、《沙调》、《潮音》等,均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还有许多曲目被灌制成唱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周山锣鼓这一区域性文化表现形式逐渐边缘化。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过世和一批后起艺术传人的弃艺从商,周山锣鼓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急需加以保护。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