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是把陶瓷玩出了花样,你敢相信精美的裙子竟然是用陶瓷做出来的吗?
薄如蝉翼,轻若浮云,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让全世界都梦寐以求的宝贝,真正的统一了全世界的审美,中国人的手艺,你不敢想!
果然,德化白瓷天下一绝,除此之外,瓷器还被用来做成花篮,做工细腻到花瓣、花蕊都是栩栩如生。一件彩色的花篮,底部三层都被镂空,为六角宫灯形状,每一面都有丰富的装饰。既雍容典雅又玲珑剔透,五十多种瓷花,争相斗艳,美不胜收!
郎窑红釉器是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1663—1715年)兼任景德镇御窑厂督理时所烧造的名品,故名郎窑红。它恢复并发展了元明以来的高温铜红釉工艺,其似初凝牛血一般鲜红浓艳的釉色,可与饮誉中外的明代宣德宝石红釉并肩齐名,因而有“比视成宣欲乱真”之说。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甚至有不惜以红宝石、黄金等入釉烧造的传说,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若要穷,烧郎红,这恐怕是景德镇制瓷工艺里最高的一个标准。即便是用同一个配方,在同样的情况下烧制,只因摆放的位置不同,器物呈现出的颜色也随之不同,可谓是“千窑难出一宝,一色宝贵难求”,它色彩绚丽,红艳鲜明,釉面光洁透亮,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这一抹独特的中国红,令众生迷醉。
关于红釉:红釉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等。
从唐代开始,制瓷艺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长沙窑的铜红釉是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红釉;北宋年间,河南禹县的钧窑烧出了世称“钧红“的红釉陶瓷;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永乐创烧的鲜红色釉;至宣德年间,技术日臻成熟,景德镇烧制出了大名鼎鼎的祭红(霁红),因其烧成技术极难掌握,有“千窑一宝”的说法。康熙年间,督陶官郎廷极创烧出一种著名色釉,并以他自己姓氏命名为“郎红”。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所以藏家们又称之为“牛血红”。
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热的痴迷者,对唐宋名贵陶瓷艺术品大肆收罗,再陈设于宫廷,日夜相伴赏鉴。对郎红器也情有独钟,曾赋诗赞美“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