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什么法子?”
“临淄王发没发现,唐隆政变后,您屡屡处于下风,就在于陛下和崔耕联合起来。”
“你先前都说了八百遍了,这不是废话吗?”王琚不耐烦地插嘴。
郑摇头道:“并非废话。众位请想,现在太子势弱,陛下和崔耕势必貌合神离。但若是太子要扩展势力,他们又势必再次联合绞杀。所以,太子要重握大权,千难万难。
李隆基似乎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点什么,沉声道:“说下去。”
郑道:“假如少了一方掣肘呢?比如说……崔耕出外?”
“那不是放虎归山了么?”
“非也,非也。”郑摇头道:“只要韦后在咱们手里握着,崔耕即便回了魏州,也不敢兴兵作乱,谈不上什么放虎归山。更何况,咱们又何必放崔耕回魏州?”
李隆基沉吟道:“如果崔耕不回魏州的话,那倒不是不行……但是,不让他回魏州,该让他去哪呢?”
“剑南道!”
“为什么是剑南道?”
郑道:“当初,高祖皇帝曾经有意传位为太宗,曾经对太宗皇帝言到,以他为太子,以建成为蜀王。并且告诉太宗皇帝,建成若是安稳,就让他一世富贵。若是不安稳,也难为大患。不知这个典故,临淄王听说过没有?”
“当然听说过。蜀地乃困龙之局,出入之路异常艰难。只要外面把路一封,任你多高的才能,也只能坐困蜀中了。”
“正是如此,太子尽可以把崔耕派往剑南道。这样的话,他既不能给陛下帮忙,又对魏州施加不了什么影响,堪称一举两得。”
“可是……”李隆基还是有些犹豫,道:“咱们打算的倒是挺好,父皇能同意此事?崔耕又愿意去剑南道吗?”
“殿下放心,如今陛下安全了,崔耕入剑南道对他百利而无一害,绝不会反对。至于崔耕自己么……”
说着话,郑从袖兜中拿出了一份公文,道:“那崔耕人称崔青天,素来以天下为己任,这次他不去也不行了呢。”
李隆基接过公文来看了一遍,越看越是高兴,最终猛地一拍大腿,道:“这份公文来得及时,真是天助我也!”
那份公文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儿,乃是剑南道姚州土蛮发动叛乱,勾结吐蕃,将姚州大都督李知古点了天灯了。
现在,姚州、州以及其下辖的几十个羁縻州,都已经尽落入了蛮族之手。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此地占据了交通要道,姚州以南的昆州、黎州、盘州等地,已经和朝廷断绝了消息,也不知那些州府的官民百姓是死是活。
在一般人看来,那就发动大军平乱不就行了?
其实没那么简单,此地处于崇山峻岭之间,再加上是瘴疫之地,天然不利于大军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