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不再隐藏身份,带领群臣,登上高山观战。
但见果然,唐军五千纵横沙场,将吐蕃军十万杀得狼奔豕突。李隆基心里高兴,不由得连连赞叹。
不过,李隆基这么高兴,其他人心里就犯嘀咕了。
首先犯嘀咕的就是唐军诸将,不夸张地讲,这些人就没一个看王海宾顺眼的。现在可好,王海宾不仅五千破十万,而且有了救驾之功,还有最关键的,此事是在皇帝陛下的眼皮底下发生的。王海宾日后平步青云,是显而易见的事儿,这大家如何能忍?
还有个不高兴之人,就是当朝宰相崔。
没错,殷利贞的后台就是他。当初那收人头税的主意,也是崔出的。
在崔耕等人看来,殷利贞此举是祸国殃民。但在崔看来,却是未雨绸缪,有大功于国的大好事。
大唐与四夷连年交战,财政早晚有支撑不住的那一天。到时候,哪个官儿能聚敛钱财,哪个官儿就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就在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之际,殷利贞将一大笔钱财献上去,岂不马上就飞黄腾达?到时候,就是崔自己,也可以在皇帝面前尽显先见之明了。
然而现在,殷利德叛变投敌,王海宾争光露脸,有一天殷利贞和崔联络的事儿暴露出来,他还能有个好吗?
这可咋办?
正在崔发愁之际,忽然有王海宾派出的小校来报,王海宾已经阵斩了叛徒殷利德,更有郭子仪、张守联手斩了吐蕃大将盆达延。
现在吐蕃军群龙无首,崩溃在即,还请陛下发兵,彻底歼灭吐蕃这十万大军,以求全胜。
崔马上起了歪心思:殷利德已死,若是王海宾再死了,殷利德投吐蕃的事儿,不就死无对证了吗?就是说王海宾公报私仇,故意陷害殷利德,也是非常符合逻辑地嘛。甚至用不着王海宾死,只要他在皇帝面前没那么大分量,此事都大有回旋的余地。
(殷利德背叛大唐的事儿总不会和崔商量,他现在还不知道殷家的家眷已经迁往吐蕃,根本就洗不白了。)
想到这里。崔指着山下的战场道:“陛下,微臣以为,王先锋的建议固然很好,但陛下最好还是不要发兵。”
“嗯?此言怎讲?”
“陛下请想,王先锋五千破十万,这是多大的功绩?就算配享武庙都不过分。现在陛下为求全胜,派诸将出战,知道的是陛下从大局考虑,不知道的,恐怕还会以为陛下担心王节度功高震主,以诸将分其功劳呢?”
“一派胡言!”姚崇怒道:“王海宾一个四品官儿,陛下会担心他功高震主?”
张说对于要不要马上出兵,是无可无不可。但现在听姚崇这么说了,就马上唱反调道:“姚相您乃当世大贤,当然觉得此事不可能。但世间愚夫愚妇甚多,很可能就如此想。再者……让王将军独得五千破十万的大功,也更有利于鼓舞我军士气不是?若是诸将相助,就未免白璧微瑕了。”
最后这句打动了李隆基,毕竟王海宾立的功劳越大,越显得自己这个皇帝受命于天啊!
不过,他直觉上还是隐隐感觉不妥,看向诸将道:“你们以为呢?”
诸将哪有愿意给王海宾帮忙啊?当即,齐齐跪倒在地,道:“陛下明鉴,还请让王先锋独得此功。”
姚崇见诸将如此一致,也不敢说话了。这么多人联合起来,别说自己了,就是李隆基也不能轻易违逆啊。
当即,李隆基拍做出板决定,不派援军,就由王海宾所部这五千人,将眼前这十万吐蕃军歼灭。
战阵上,王海宾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一边纵马奔驰,一边暗暗寻思,完了!现在俺老王已经骑虎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