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将拓跋氏赶出了燕山,两燕之间的形势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在那一场战争结束后,慕容垂拿到了拓跋氏君主拓跋珪的项上人头,率领着本部骑兵返回襄平,说是要祭告先祖便匆匆离开,慕容恪倒是多盘桓了几日,再率领本部骑兵离开了北平——说是这么说的,但是根据燕军在边境传回来的消息,慕容氏的骑兵实际上并没有走远,边境的斥候经常能够传来发现陌生骑兵的消息。
这倒是在燕国众人的预料之内的,拓跋氏退出燕山后,留在燕山以东的势力就只剩下了两个燕,那么两个燕谁才是正统,谁才能顶着这个燕的国号继续与中原群雄一较高下?燕昭王不知道;乐毅也不知道。但是他们知道一件事:这一场,他们不能输。
但是与慕容氏相比,燕国很明显处于劣势。理由也很简单直接:相比于襄平,北平的人口更为稀疏,可用之兵自然也是少于襄平,更何况相比于襄平,北平还要注意燕山是否有被拓跋氏再度突破的可能——尽管之前拓跋氏遭到了他们的算计,实力大损,面对南皮的高氏都未必能够取得优势,但是虎死不倒威,根据崔浩的说法,以拓跋焘的胆略,如果真的被他察觉到了燕山防线的空虚,他绝对有胆子率领骑兵发动一次突袭。
所以燕山防线绝对要重建,而且必须派一个可靠的人员去防守,而在燕国麾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秦开。因此,在拓跋氏败退之后,秦开便已经率领七千人在燕山口重筑防线,但这样也就意味着,燕国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再度被分薄了一些。
当然,也并非全是坏消息。之前的作战中,燕国抓住了不少属于拓跋氏的鲜卑俘虏,在崔浩和乐毅的建议下,重新挑选了一部分,将他们编入了尔朱荣率领的骑兵之中,也算是弥补了燕军冲击力不足的问题。只是反过来讲,哪怕是这个优势,在慕容氏面前也算不上优势——慕容氏同样收编了拓跋氏的很多俘虏,而且双方同属鲜卑,同化起来也要远比他们容易得多。燕国真正可以依托的,还是襄平——北平间那漫长的距离,以及随之而来的后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