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人还是一个小部落时,就以擅长经商闻名。待到一统天下,商人给华夏文明带来了浓重的商业元素,极大的促进了华夏的商业发展。
商业的兴盛,也使商帝国更加富有,更加有韧性,能够屡受挫折而不倒,不断迁都,两次中兴,依旧能维持住统治。
商代的商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大都是以物易物,货币只出现了一点雏形。
经商之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以物易物的麻烦,并试图寻找一种更便捷的模式。
于是人们就把一些稀有的、易携带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当做中介物来使用,产于海边的彩色贝壳,就成了主要选择。
但这种原始的货币完全是民间自发约定形成的,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更没有严密的发行规则,缺乏货币具有的必要条件,所以只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小范围流通。
除了海贝之外,王室和一些大贵族还铸造过铜贝、金贝,但也流通的很少,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聂伤还是个奴隶的时候,见到时人以物易物的场景,心中就产生了铸币的想法。
可是直到现在,他已经快做了两年国主,在统治十分稳固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发行货币。
因为货币太复杂了,不是简单的铸出硬币就可以了,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微妙敏感之处,非专业人士无法搞定。让他和一帮外行来搞,稍一不慎,就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聂伤不懂经济,不懂货币理论,商代更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他有自知之明,所以迟迟不敢动手。
但是这次缺粮危机,让他不得不冒险实行这项政策。
其实这两年来,他一直都在思考货币的事情,还做了许多笔记,渐渐也对此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不过都是他自己的推理,不能确定到底对不对,目前也只能按照他的认知来推行。
货币的核心是信用,耆国官府首先要保证自己货币的信用。
怎么保证呢?拍着胸脯对人大叫自己有信用是没用的,哪怕他聂伤的信用,也支撑不起货币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货币有价值。
这个简单,聂伤在中学时就学过相关知识,铜在这个时代本就价值很高,以铜价格标定铜币价格就可以了。
国民大都会认这种货币,推行起来也简单的多,全世界的古代社会也都在使用这种货币。
可是这不是聂伤的目的,有那么多青铜直接找人换粮食不更好,何必再铸币多此一举?
这样的铜币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却不是眼下耆国急需的。
货币不但是社会财富流通的润滑油,还是发行机构掠夺社会财富的一种手段!
聂伤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能快速收割社会财富的货币!是类似纸币的,本身价值很低,甚至没价值,但面值很高的货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