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远远地看了一会儿,杨谦却觉得他们并不像旁人看的那样认为自己很可怜!
虽然两人都是属于残疾人,但他们在这种街头表演上,给人一种得心应手,还自信满满的状态。
两人应该都有一把岁数了,看那沧桑的面容,估计都是超过四十的年纪。声音也并不像其他组合一样年轻,略显沙哑的嗓音,唱的还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歌,虽然新鲜程度明显不足,很难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但你别说,附近来散步的中年人们就好这一口!
所以,在他们附近的石阶上,也驻留着不少围观的群众。而且,相比起其他歌手的观众,他们的观众似乎更加忠诚一些,至少愿意多听几首歌!
“要不我们听两首歌再走?”
戴羽妮看了看他,再看了看远处的两位残疾人歌手,知道他想看,便主动提议道。
“好!刚刚吃饱,散散步也好的。”
他们走了过去,不过没有像别人一样坐在石阶上。
一时半会儿,他们也没找到东西垫屁股,这个石阶白天的时候一直被暴晒着,也不知道会不会还很烫,屁股蛋儿直接坐在烫了一天的石板上可不好受,尤其是戴羽妮还穿着裙子。
杨谦和戴羽妮走过去看的时候,两位残疾人歌手先是由拄着拐杖的歌手唱了一首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老歌,然后换了刚才一直在休息的侏儒歌手,他拿着麦克风,熟练地说一些场面话暖暖场,紧接着也唱了起来。
他唱的居然是一首草原民歌《父亲的牧场》!
“这不是李老师的歌吗?”
戴羽妮听出来了,她转头看向了杨谦。
“对。”
杨谦笑着点了点头,他拿出手机来,准备拍上一小段发给老师看。
《父亲的牧场》,确实是李光民写的歌,而且是他为数不多创作的草原民歌,还是其中一首相对比较流行的!
纵观李光民的创作生涯,他的风格其实非常多变!
首先是流行歌,早年火遍全国的《梦里的歌谣》(柴江演唱),还有苏睿等当年大红大紫的流行歌手的成名歌曲都是他写的。
然后是主旋律歌曲,这个就不用谈了,但可以说的是,李光民写的那首歌唱七子的歌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杨谦也学过!
最后是民歌,李光民成就最大的显然不是草原民歌,他的西北民歌更加出名。
但后来进入到了新世纪,草原民歌、高原民歌反而更受大众的欢迎。杨谦在南粤大学的师兄陈茂春老师就是成功转型,在高原民歌上独树一帜。
李光民应该那时候也尝试转型,只是,他的转型不算成功,进入新世纪之后,他的影响力也渐渐地淡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