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宋朝阳也没闲着,和同车的杜民生,捧着青阳市区行政规划图,研究讨论青阳与省农大合建分校的校址所在地。
坐在前排副驾驶位上的李超,不时回头看上两眼,用心聆听两位领导的高论,感觉受益匪浅。
校址选择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学校要设在无污染的区域,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又比如,校址所在要交通便利,但又要尽量避开闹市区;再比如,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等等。
宋朝阳与杜民生虽然都是教育行业的门外汉,但两人对此是预先做过功课的,所以现在才能言之有物,论之在理。
两人讨论一阵,先是排除了高开区,又在市北区与市南区选择了好久,最终敲定了三块待选区域,分别位于市北区正北,市北区东北以及市南区正东三个方向上,虽然都在郊区,但环境都是极好的。
不过这也只是初步构想,能不能定下来,还要看市委常委会能否通过以及省农大会否接受,两者主要看后者。
接下去,宋朝阳与杜民生又谈及建校的资金问题。
所谓的合建分校,作为东道青阳市来说,可绝对不只是贡献地皮那么简单,还要拿出真金白银,和省农大一起投入资金,建设校园、引入一流师资队伍、打造重点学科与重点专业,而这笔投入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一两亿是少的,多的可能要三五个亿。这对青阳市财政绝对是一道大难题。
当然,省里对于此次的援建高校行动,也是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的,但具体分配到每个地市,就没多少钱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青阳市与省农大都要积极筹措资金,力保建设过程不掉链子。
李超听宋朝阳与杜民生讨论了一阵,见他俩都很发愁资金的来路,灵机一动,转头说道:“书记,秘书长,我觉得,咱们大可以向地方企业募捐,争取地方企业家的支持,相信他们也都非常愿意支援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比如建工集团,一直以来都很支持我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如果向其求助的话,募个一两亿应该是没问题的。大不了到时允许他们以集团名字命名校内一栋建筑,像图书馆什么的,给它做软广告的同时,也是赞颂它的美德,相信他们一定乐于接受。”
宋朝阳听得懵住了,呆了半响才道:“你是说向韩水募捐?可他还能蹦跶几天?怕是还未向他募捐,他就已经……”
李超笑道:“他下去后,建工集团可不会垮掉,会迎来新的掌舵人,我相信新的掌舵人肯定更乐于这等慈善爱心盛举。”
宋朝阳这才回过神来,脸上慢慢现出笑容,道:“我倒是疏忽了这一点,哈,小超你提醒得对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