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继承人之争也就这般尘埃落定,可谁也没想到张羡病死的如此突然,除了张怿。
张怿买通了给张羡诊治的医士,了解了张羡的身体情况,竟然在张羡病重之后,大着胆子回到临湘。在张羡死后,他通过内应得到消息,在大将袁龙的支持下,发动兵变,杀死了其弟张攸,囚禁了一众支持张羡的文武,夺得了长沙郡的权力。
桓阶凭借家族势力,侥幸脱难,但他很清楚,经此一事,整个长沙势力,再无希望,覆亡不过是时间问题。他留在荆南,只能跟着张氏陪葬,于是他便偷偷逃离临湘,前往许都。
因为桓阶曾劝说张羡起兵,于曹操来说,也算是有功,所以桓阶自忖到了许都,定有进取之路,这才敢舍弃一切北上。
张氏的内乱,黄元自然清楚,可很多细节,还是第一次听到。
张怿的兵变,令人深思。一些你以为无害的小人物,却可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所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子嗣相争,必有一伤,甚至两败俱伤,一定要杜绝此事。
······
黄元一路行到召陵南边,终于了解到汝南的乱情。
汝南郡是袁家的老巢,自然倾向于袁绍,因此在袁绍的拉拢、煽动下,动乱不休,还形成了三股大规模的叛乱。
一股是?强县(治今河南省临颍县东南)的叛贼祝臂;一股是葛陂的龚都;另一股则是肆虐于陈国、汝南边境的刘辟、黄邵、何仪等叛军。
其中刘辟、黄邵、何仪这支叛军,早在建安元年的时候,便为曹操击败投降。这一次或许觉得曹操打不过袁绍,所以降而复叛。
不过这三人运气着实不好,现在反叛,就像是49年叛变投蒋,可谓是瞎了眼了。
当然曹操此时全部的精力都在与袁绍决战的北线,哪怕这些叛贼近在咫尺,也顾不上了,所以这些人还能蹦跶几下。
后人读《三国》,老觉得袁绍无能,其实祝臂这支叛军,就是袁绍派人劝说起事的,他后来还派刘备前去支援。
?强县离着许都不到百里,可知此事对曹操的威胁。
?强县在黄元北上的要道上,因为祝臂之乱,他自不能继续向前,还得绕道。虽然黄元麾下尽是精锐骑士,可蚁多咬死象,黄元是来给曹操当谋士,可不想先跟祝臂打一场。
黄元决定绕道东面的陈国,郑度突然言道:“明公真的只想在许昌做个文官?”
黄元一愣,笑道:“子制何意?”
“此番明公北上,于曹司空来说,名过于实。虽然曹司空需要明公千金买马骨,可是否真的信重,却是难说。
既然如此,倒不如做两手准备。
若是明公在豫州掌握一支军队,在这个关键时候,哪怕曹司空不信任明公,也不得不用明公了。”
黄元点点头,又摇摇头。
“咱们哪有什么军队?”
“明公误矣,整个汝南郡,匪患丛生,遍地都是军队,俯首可拾,只看明公愿不愿意了。”
黄元看向庞统道:“士元以为呢?”
“此事可行。”
黄元呼出一口浊气,想当个斯斯文文的文化人,怎么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