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湘的大开发缺人,朱允煐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大概也就是先调去一些屯田的卫所,或者是接下来要持续不断的迁民充实这些地方了。
“还好,这里虽然现在还谈不上多么的富庶,但是底子不错。”朱允煐认真的分析着,“稍微加加油,相信用不了几十年,这里就可以成为鱼米之乡,就可以成为大明的粮食基地之一。”
荆湘的底子好,所以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政策引导和大开发,这里很快就可以成熟起来。
大开发的难度相对较低,这一点不只是朱允煐清楚,朝堂上下也都明白。荆湘会发展起来,这一点大家都心里有数,现如今那些地方也是仅次于江南的‘富庶地区’。
“说到底还是北大荒那边的开发难度太大了,工业时代开发都有一定难度,更何况现在还是农耕文明。”朱允煐抓了抓头,颇为烦躁的说道,“开发那些地方基本上都是要靠人力,说句难听的话就是要用人命去填。”
历史上有名的闯关东,那也是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等地区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说到闯关东,那也就需要提起‘走西口’了。这也是从明朝中叶开始,在清朝和民国初年达到顶峰,山西、山西这些地方的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这都是辛酸泪,这都是要靠人命去填啊。”朱允煐双目无神的看着远方,“但是我必须要这么做,这些事情我肯定是看不到了。但是我不定好调子、打好基础,以后的子孙能不能想起来这些事情,这都很难有保证。”
闯关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关内的百姓实在是没办法只能迁移去东北。
而走西北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
说到底还是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外地谋生。
现在还没有遇到那么多的灾害呢,想要强行迁徙百姓,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毕竟故土难离,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另一个原因,自然就是苦寒的地方,大家更不想去。要是有一点办法,大家都希望守在家乡的。
历史上都是数百年的开发,才看出来一个还算不错的基础。朱允煐现在想要几十年的时间将一些地方开发出来,那基本上也就是天方夜谭,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现如今也就只能是将一些地方的基础打好了,让后世子孙看到那些地方的好处,可以有着政策的延续性,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也是国家的安全,将东北、西北开发出来,有着一定的基础后,后世的子孙也不会轻易放弃那些地方。再者就是农耕文明的精华,很大一部分就是安家后有着凝聚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