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室内,杨鑫正好把脉完。
许泽问,“什么症状?”
杨鑫道,“痹证,大爷心胸满闷,时有隐痛,这个痛在心胸,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略数,以脉象和舌象来看,应该是胸痹。”
“胸痹之症即胃痹,这也是大爷吃完饭就感觉到胸膈膜痛的原因,脾主升,胃主降,胸前满闷,凝结不行,胃气不得下行,食物就咽不下去,时而还会有呕吐感。”
“大爷应该是在三四年前,出现失血过多的情况,致使气阴两虚,素体阳衰,胸阳不足之后,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
杨鑫说到这,坐在许泽面前的大爷仿佛找到了知音。
“这小医生说的太对了,我四年前出过车祸,是失血过多了,从那之后,身体就不如从前,干活也没力气,不是这不舒服就是那不舒服,唉~”
许泽问道,“那既然有寒症,为什么患者有口干便秘,五心烦热的症状呢?”
杨鑫回答,“热在表,寒在里。”
“成都这个地方,本身湿气就重,胸阳不足后,脾虚运化不够,湿气郁而化热,这个湿热在经络,所以才有睡前虚烦,头晕耳鸣,口干便秘。”
“失血过多,气阴两虚,里寒侵入脏腑,会把里面的阳气赶出来,阳气没地方跑,就只能往外散,这就造成了五脏阳不入阴的情况,看似有热症,实际上是因为体内太寒了。”
“大爷止痛药吃久了之后,产生了耐药性,没办法再缓解心悸,甚至是心绞痛,又使得睡眠不好,经常半夜心痛彻背,这就导致身体难以恢复,病情越来越重。”
“寒邪在里、湿热在表、胸阳不足,脾虚胃弱,气阴两虚,大爷身上的症状很多,但归根结底,最主要的症状还是在胸痹。”
厉害!
许泽也不得不佩服杨鑫的诊断。
能从这么多症状中分析出来主要的病因在哪,光是这个能力,就已经不在他之下了。
连考三个病人后,许泽对杨鑫的认知也彻底改变。
这个小师弟,诊断水平之高,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水平。
门外,季红阳和廖一鸣听完了杨鑫的诊断,心中也是一惊。
胸痹之症即胃痹也。
这话出自明朝秦景明医师的《病因脉治》。
虽说这本书的地位不及《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但一个十八岁的学生,能够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还能对其他医书有所涉猎,这就说明他所学不仅仅是中医四大经典了。
“你打算怎么治?”许泽道。
杨鑫道,“针灸汤药并施,针灸除寒痹,汤药益气活血化瘀。”
哦?
许泽好奇,“你会针灸?”
医家之中,同时会针灸和方剂的不是没有,比如季红阳就是此道高手。
但是两种都会很容易造成两种都不精。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针灸和方剂的难度相当,甚至相较而言,针灸要更难一些。
因为在临床上,你给患者开汤药,人家吃了几天没啥感觉,兴许就不来了,作为医生,你也不知道究竟是治好了,还是没治好。
针灸不一样,你在下针之后,是一定要有效果的,哪怕临时起效也行,要不然人家会当场指出来一点用没有,换谁来脸上都会挂不住。
杨鑫道,“会一点点。”
许泽点头,“那你试试看。”
说完,许泽便从抽屉里取出一次性毫针。
他用得少,一般就是些普通的小毛病用一用,毕竟他针灸学的不精,倒是老师季红阳大部分病都是先上针灸。杨鑫接过许泽手里的毫针,又要了两根刺血针,便来到大爷跟前。
“大爷,麻烦您把上衣脱掉。”
大爷随即照做。
杨鑫随即在大椎、身柱点刺出血。
大爷表热里寒,所谓诸症先解表,表症不除,直接治里寒,表热会更盛,这显然是不对的。
点刺出血后,杨鑫拿起毫针,又在大爷的双手列缺、合谷下针。
下针后,杨鑫便开始捻转针柄,以泻法清经络实火。
然而当门外的季红阳和廖一鸣瞧见杨鑫捻转的动作时,二人瞳孔一震,面面相觑。
针刺顶级泻法,透天凉!?
此针法出自《针灸大成》,与烧山火并称为顶级补泻针法,专治热症。
这两种针法难度极高,很多医者甚至都只是听说,不曾见过。
巧的是,季红阳就会这两种针法。
是以,他跟廖一鸣看了一眼,便知晓杨鑫用的正是透天凉。
可一个十八岁的大一新生,怎么会顶级补泻针法?
他口中教他中医的外公,到底是什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