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不起来,却始终没死掉,最大的原因就在两字,疗效!
只可惜因为人数太少,疗效上下限太大,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普通中医没有生存环境,成长速度又太慢,以至于中医虽然死不掉,却也强大不起来。
现在,杨鑫的创新项目,似乎让他们看到了一点曙光。
可能否发展起来,尚未可知。
“好了,今天的小会就开到这,我现在马上着手办这个事,到时候咱们工作室就以这个项目为主,尽快将中医馆的建设推上日程。”
“对了,杨鑫,这个项目是你的,要不先给医馆取个名字?”
季红阳这话的意思很明显,项目是杨鑫的,那他就是主导人。
确定名字,就是确定杨鑫的地位,作为老师表达出这个意思,显然是告诉在座的各位,他会是杨鑫坚实的后盾。
杨鑫顿了顿,脑海中的确浮现出了几个名字,少许,他缓缓开口,“老师,您看叫民医馆怎么样?”
他还专门在网上查了一下,现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中医馆叫这个名字,也没有公司注册。
季红阳笑道,“这名字不错,要不要把你名字加上,比如杨氏民医馆?”
杨鑫摇摇头,“老师,这个就不用了,就叫民医馆吧。”
把自己的姓氏放在人民前面,杨鑫还没这个胆子。
季红阳笑道,“那好,就这么定了,卢云抽空去注册个公司,我来当这个法人,杨鑫当董事长,散会吧,后续有什么安排,我让卢云在qq群里通知大家。”
散会后,几个教授还在里面坐着。
杨鑫和刘春平等人则走出了房间。
来到大厅,三人好奇地围在杨鑫身旁。
“杨鑫,你这个创新项目是怎么想出来的啊,太牛了。”梁超道。
这几天杨鑫带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了。
先是跟诊,再是这个创新项目,杨鑫无论是医术,还是思想境界,都超越他们太多。
他们三个哪里还有什么不服气。
谢常笑道,“按照那个诊疗模式的话,普通中医确实上手会更快。”
刘春平道,“但也得注意,很多方子也不能乱用,像大青龙汤就只能喝一次。”
杨鑫颔首,“嗯,那个思维导图只是一个简略版,真正能够用上临床的很多方子是一定得有要求的,既然是标准化,那肯定会有限制,只是我们的限制要根据临床来。”
“至于这个创新项目,我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只是根据西医院的流程化操作,以中医的诊疗步骤进行了细化而已,其实如果没有传承几千年的经方和后世医家研究出来的验方,这套模式也根本行不通。”
刘春平三人也认同杨鑫的话。
这套模式之所以能够标准化,核心就在经方和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