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结束,许泽便将众人带到了早已定好的餐馆。
吃饭的同时,吕任和也跟杨鑫聊了很多。
比如跟谁学的医,学了几年,怎么学的,跟诊了多久等等。
要不是杨鑫说自己外公已经过世,估摸着这位老中医还想着跟他外公唠唠嗑。
通过聊天,杨鑫也对吕任和了解了不少。
耿直,热心肠,且对中医的未来无比关切。
有时候说着说着,嘴里会蹦出两句“我师父当年怎么怎么……”之类的话。
看得出来吕老对于自己的师父,那是真的崇拜不已。
谈及兴奋处,吕老还给杨鑫讲了当年的废止中医案,他师父的好友曾因为这个事,与西医打过擂台。
也就是找十二个发热病人,西医先挑六个,剩下的全给他。
结果很明显,吕老师父的好友完胜,六个病人第二天全部退烧,西医治的六个退烧后又反反复复不见好。
那次也是罕见的一次中西医较量。
之后再也没有,也不敢再有了。
法案虽然没能生效,但中医也失去了办学资格。
因为中医不科学,传播中医属于传播封建迷信思想,中医必须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科学,否则就不准办学,不准叫学校,要更名为传习所,不列入官方教育系统。
于是乎,中医界的前辈们就开始学习西医,学习科学,为了证明中医是科学,还将经络跟西医的神经系统靠拢,以至于那段时期的中医,逐渐演化成了四不像。
这段历史,像极了废除汉字。
那时国家积贫积弱,国人彻底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只想着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来拯救国家。
这没有对错。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也在国家日益强大的路上,明白了一个道理。
中国输,是输在科技,而不是输在文化。
中医亦是如此,医学方面从没输过,只是输在了科技。
如果中医能够做到没有科技能看病,有了科技之后,看病比现在更强,那未来的道路自然更加宽广。
杨鑫的标准化诊疗系统,就是中医利用科技的第一步。
这也是吕任和看到的未来。
如果中医能够利用科技来批量制造合格的中医,那么凭借着中医整体观的医学知识,那将是如虎添翼。
只凭这一点,吕任和便说什么都得支持。
“杨鑫啊,你对中医馆有没有什么规划,比如,多少年覆盖整个成都?”
饭桌上,吕任和笑眯眯地看着杨鑫。
然而他这句话一出,立刻让气氛安静下来。
多少年覆盖整个成都?
您这话可就有点夸大了吧。
成都可不小啊,覆盖一个市,那得开多少家中医馆?
杨鑫笑道,“计划是两年,在成都开二十四家,成都有十二个市辖区,每个市辖区有两家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