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宣道:“我看王奇才未必有这样的野心。”&1t;/p>
“人心是会变的,若是他手握重权,生杀予夺,知道了其中的好处,难道还肯放弃权力?这事越早办越好,拖久了恐有后患。”&1t;/p>
“父亲说的是,孩儿这就去办。”&1t;/p>
高琼摇头叹息道:“继宣,我跟你说实话,圣上若不亲征,澶州便会如瀛州一般,被胡虏围困,无人救援,可瀛州可失,澶州却万万不能丢失,澶州一失,汴京难保。这一回,大宋真的是生死系于一线。京中权贵,已有许多人将家眷财产向江南转移,做万一的准备了。”&1t;/p>
高继宣惊道:“如此民心何安?父亲,要不要启奏陛下,暂时封城?”&1t;/p>
高琼道:“若是戒严封城,必会人心惶惶,恐怕城内会大乱。寇相说了,百姓爱留就留,爱走就走,汴京绝不封城。他一家老小誓与汴京共存亡!他要第一个北上,为圣上做先锋。”&1t;/p>
高继宣赞道:“寇相真是我大宋中流砥柱。”&1t;/p>
高琼道:“我高家父子两代受皇上大恩,如今正是报国之时,继宣,此次北征,咱们爷俩就把这条命交给圣上了,万不能堕了高家的威名!”&1t;/p>
“孩儿谨尊父亲教诲!”&1t;/p>
------&1t;/p>
此时寇准正在家里的书房中大骂:“王继忠当斩!一介降将,不能为国尽忠,反在此为已哓哓而辩,觍颜为胡人之奴,为其奔走呼号,要钱要地,我大宋之财富,怎可赠与胡虏?难道送与他整备军事,再来宋境劫掠?我大宋之地,是祖宗几代人一刀一枪打下,怎可随意割让?“&1t;/p>
书房中还有一人,乃是知制诰杨亿,两人不仅是莫逆之交,且都是强硬的主战派,常一起密议国事。&1t;/p>
杨亿说道:“寇公,这王继忠不是战死了么?陛下还曾优诏抚恤,怎么竟是降了辽邦?”&1t;/p>
寇准道:“去岁康村之战,王继忠没于阵中,军士皆以为他已殉国,未想到竟是做了契丹的户部使,他在北地侍奉新主也便罢了,居然还偷偷来书,劝圣上与胡虏讲和。”&1t;/p>
杨亿道:“圣上之意如何?”&1t;/p>
寇准道:“圣上什么话也没说,只将书信拿给我和毕公看,你猜圣上是什么意思?”毕公乃是参知正事毕士安,与寇准同日拜相,因寇准刚直,皇帝担心他难以服众,故此任命稳重端方的老臣毕士安为正,以寇准副之。&1t;/p>
杨亿道:“圣意难测,下官不敢妄议。”&1t;/p>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陛下畏敌,有讲和之意!”&1t;/p>
杨亿起身开门,左右看了看,回身将门关紧,轻声道:“寇公慎言,臣不议君非,即便圣上有议和之意,想必也是熟虑过的。”&1t;/p>
寇准道:“若是想战,陛下会将此信在朝堂公议,当众驳斥,如今只让我二人传看,圣意已明,多亏毕公与我同心,一力主战,陛下才勉强同意亲征。”&1t;/p>
杨亿道:”依寇公看,和则如何?战则如何?“&1t;/p>
”契丹起倾国之兵来犯,此时议和,不是讲和,乃是求和,免不了割地输银,以大宋举国之力侍奉胡虏。众臣见敌兵来犯,皆存畏惧,依我看却是我大宋千载难逢之良机。“&1t;/p>
”此话怎讲?“&1t;/p>
”敌军远来疲敝,未敢强攻定州,而是绕开坚城,轻骑南下。二十万大军困于瀛州城下十余日,强攻不遂,已知其兵虚弱。又兼千里奔袭,已露疲态。前有坚城,后有强兵,恰如笼中之虎,正可聚而歼之,大宋再提兵北向,取幽燕正如探囊取物,甚至可一鼓作气,直捣敌之上京,一举灭了契丹,除却心腹大患,此乃万世之基业也。陛下舍此大功业于不顾,一心只想和议,偏安于汴京,畏敌如此,岂不令人闷煞!“&1t;/p>
杨亿道:”寇公言之有理,可是依你看,大宋之兵,还是太祖太宗时之强兵吗?“&1t;/p>
寇准道:”我军虽不能说强,辽军也已不复当年之勇,除虏皇亲领之皮室军外,皆是部族及属国之兵,各有封地,贪财逐利,出兵数月,徒然损兵,未见其利,军心浮动,若宋军能对其施以迎头痛击,辽军自乱。若后方再出些乱子,那萧老太婆恐怕连家都回不去了。“&1t;/p>
”寇公此言,有何凭据。“&1t;/p>
寇准拿出一封书信,说道:”耶律锋来信在此,将辽军中情景尽皆告知,嘱宋军必要与辽军决战,他会寻机自营中脱身,回归辽上京,与其父一起举兵,夺取大权,与大宋南北呼应,至萧老太婆母子于死地!“(未完待续)&1t;/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