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叶廖缅科的另外两个做法就不是那么有用或者也可以说接下来的战斗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轻松了。
一个是用炮兵团对沙洲实施轰炸。
轰炸本身不存在问题,沙洲距离伏尔加河很近,只有三百多米,可以说在东岸用迫击炮都可以打到沙洲,更何况是射程少说也有几公里的榴弹炮。(注:苏军大量装备的M1910榴弹炮射程7.7公里)
但问题就在于沙洲的整体形状细长,就像是一片柳叶。
这样形状的沙洲是天生自带躲避炮弹的功能的,因为炮弹不管是打远了还是打近了,都会落到河里,只有少量的炮弹或落在沙洲上,更糟糕的还是这些落在沙洲上的炮弹还不一定会正常爆炸,沙洲上有许多礁石……这也是沙洲能大面积成形的原因之一,因为礁石阻挡了水流,河水里的沙土慢慢在这一带沉积,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面积庞大的沙洲。
因为这些礁石长期被河水、雨水冲刷所以表面十分光滑,从苏军方向打来的炮弹就会出现跳弹现像,也就是跳跃着落入另一面的河水里爆炸。
所以,苏军炮兵看起来打得很有威势,成片成片的炮弹在沙洲附近炸开激起一道道水雾,但其实真正能打到沙洲上炮弹却不多,尤其德军已经躲在钢筋水泥工事里,就把外头炸出的狂风暴雨当作一个乐子看了。
另一个就是苏军进攻沙洲部队的集结。
叶廖缅科手里的东南方面军的确不缺兵也不缺装备,但就是缺船……
此时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了,在这其间东南方面军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斯大林格勒的增援,而东南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之间隔着一条伏尔加河,所以无论是兵力还是补给的增援全都需要船。
这其实也可以说是苏联防御的一个弱点。
正如之前所说的,里海是与外界不联通的内海,苏联里海舰队因为没有战略需求而被称为是“养在鱼缸里的舰队”,伏尔加河通往里海与里海连为一体,这使得苏军在其它方向比如黑海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等,空有武装装甲船却无法增援伏尔加河。
在此其间,东南方面军只能沿着伏尔加河一路搜集渔船用于对斯大林格勒的增援运输,即便如此,这些渔船也十损**所剩不多了。
苏军集结部队不是问题,不到半小时就集结了两个近卫步兵团,但要凑齐能将部队运送到沙洲的船只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情急之下,叶廖缅科就下令苏军士兵自行建造木伐,同时再抽调会游泳的苏军士兵组成突击队武装泅渡……后来发现其实武装泅渡的效果还会比用木伐进攻更好些,因为这至少目标不会那么大。
但即便是这样,苏军组织起来的第一次进攻也是在两小时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