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陈季平从史书上知道那位“飞将军李广”,他一定会认为这位前途广大,可是,假如两个时空差异不太大的话,这位的命运其实并不好。
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入侵,不到二十岁的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出征,屡立战功,或封中郎将之职;
以青年得此高位,也印证了其命格之好。
后来吴楚叛乱,平叛有功,官至郡守。
汉景帝之时,更是被委以重任,出任近卫统帅,可谓风光一时,然而,少年得志,却未必一直顺利。
到了武帝之时,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不断,这本是将军建功立业之时,他却是屡遭败绩。
第一次,武帝命李广、卫青等四位战将兵分四路迎敌,别人都胜了,唯独他遇到了匈奴主力,一万人弄了个全军覆没;
第二次,李广随卫青出征,其它将军都有斩获,唯独他,连个匈奴的影子都没见到,自然谈不上功绩;
第三次,他率五千骑兵出战,却被匈奴四万骑兵围堵,奋战两日,又是几乎全军覆没;
第四次,漠北之战,他带着大军居然在沙漠中迷了路,导致贻误军机,气恼之下自刎而亡!
以这种极不光彩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当然不能算好的命运。
他的失败,固然有其性格的因素,比如个人英雄主义,再比如,不擅长与上官沟通交流!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时运不济,虽然没有姜尚卖面那等倒霉到极点的情况,却也是一直走“背字”。
这让陈季平又有了新的感悟,命格高,还要运数来配合,否则照样是悲剧的下场。
另外,李广的命运还验证了另一条理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纵观他的一生,前半辈子运气都不错,而后半辈子,堪称命运多舛。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两极分化的情况呢?
陈季平仔细分析了前后的社会背景,各主要时间点发生的大事件,以及人物性格变化等因素,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
首先,文帝和景帝,与李广的命格比较相合;而武帝的命格较为克制李广的命格,这说明人的命格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陈季平找了一些在他生命中曾出现过的人物,进行了一番比较,结果发现,的确是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关系越近,影响越大;
其次,他发现了运数是周期性的,最短的周期为七天,最长的周期为二十八年,正迎合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了解了这些,等于部分掌握了命运法则的规律,用好了可以趋吉避凶,甚至可以杀敌于无形。
化身的第九段人生,托生成了一个普通的村妇,命格一般,其一生可以用随波逐流来形容,早年靠父母,嫁人以后靠丈夫,老年靠子女,一辈子既没有富贵过,也没有大的波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