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944年11月,欧洲各地也开始逐步进入冬季,气温降低,时不时还有雪花飘飞。
在人类的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候,有一个词足以说明世界各地人们对冬天的畏惧:
“熬冬。”
一个熬字足以说明一切,熬过去了春暖花开,熬不过去一切终了。
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冬天是一道坎。
20世纪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冻死人的事情不能说没有,但已经相对很少了。
可1944年的这个冬天,很多日耳曼人又开始了熬冬。
一场战争让国内的生产力大大降低,粮食等各类物资基本在战争中消耗干净,从战争中活下来的日耳曼人缺衣少食。
很多人注定无法熬过这个冬天,看到春暖花开。
战争结束之后,各个战场上的德军战俘超过400万人。
在这400万人中,只有少数在柏林城周围投降的人能够继续留在自己的国家,其余的丈夫要么被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亚挖土豆,要么就是在大西洋沿岸扫雷!
总之,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返回自己的家乡。
绝大多数人都要被迫劳动改造。
另外,在整个战争期间,日耳曼人的总伤亡超过1,000万。
伤亡人数占其民族人口的1/7。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大量国民伤亡,战俘又不得归国,这致使战后德国国内极度缺乏劳动力。
中美苏三国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开始了全面重建工作,由于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妇女也必须走上工作岗位。
只有工作才能获得粮食、获得煤炭、获得御寒的衣物。
11月的天气还不算非常的寒冷,但是经历过战争摧残的柏林民众已经养成了居安思危的习惯。
在真正严寒降临之前努力工作,积累粮食和各种过冬的物资,否则的话很多人就无法熬过这个冬天。
因此民众的工作积极性很高。
最开始的时候,曼斯坦因和保卢斯的警察部队主要负责维护柏林城区的秩序。
可是当民众积极的有条不紊的投入工作之后,警察的任务开始转变为分发物资、协助建立医疗和人道救助区。
南城市政府和南城警察局已经成立,基层治理体系开始逐步完善。
中夏的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了南部的占领区,他们带来了工业生产,利用粮食或是一些其他保障政策招聘工人。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些公司此前参与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奥地利等地的战后重建工作,经验丰富,资金和设备充足。
进入占领期后很快开始工作。
当然,占领区内的轻重工业的生产制造需要由中夏方面重新进行规划统筹。
德国是不允许再出现高尖端产业和军事工业的,真正的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夏人的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