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军的特殊性以及整个军事体系的复杂性,都是为了避免某个军种一家独大,某个将领手握重兵乃至发动叛乱。
此外大楚帝国除了在制度以及人事上进行掌控外,还通过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来更好的掌控军队。
古代军队想要造反的话,很简单的……带着冷兵器就能造反。
而到了近代军队的话,想要造反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近代军队是用枪炮的,而枪炮这东西想要发挥出来作用,是需要大量持续的弹药。
通常来说,一线部队在和平时期里,自身所储备的弹药是有限的……并且一线部队里的弹药日常时候其实也是储备在专门的弹药库了,士兵手中的弹药其实不多的,炮弹也没多少。
军队想要造反的话,还得先确保夺取该部队所有的军械库,弹药库等,这样才能够获得满足基本作战所需要的弹药。
但是也只是基本弹药而已……因为一线部队里储备的弹药,只能满足短时间的高强度作战所用。
往后的话,就需要后方更高级别的弹药补给。
而后方的弹药,往往是存放在军,乃至集团军所管辖的战略仓库里。
而即便是获得了军乃集团军级别的储备弹药仓库,也远远无法满足其弹药所需……因为越是先进,战斗力越强的军队,其弹药消耗量也越大。
一战前夕,各国战前也储备了大量弹药,开战后弹药配发给前线各部队后却是发现,弹药的消耗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估。
比如法军,一战之前按照法国将军们的预估,战争爆发后一天预估消耗一万多发炮弹……这个数字是不是听上去已经很多了。
但实际上,开战后法军在战况激烈的时候,多的时候一天消耗二三十万发炮弹!
哪怕算平均,开战前期一个月也得消耗近百万发,开战两年左右月消耗激增到四五百万发。
对面的德军在1918年巅峰时期,月消耗炮弹**百万发。
特别的夸张!
原时空一战里各国的战前弹药储备,在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里就相继消耗完毕,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战争模式就变成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结束后,军队停止行动,采取战略防守的姿态,以等待后方生产采购弹药并运输到前线储备-储备一段时间后拿着这些弹药去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由此可见,近代以后,尤其是装备了速射炮,机枪后的近代军队弹药消耗量是有多大。
同时近代军队使用的弹药,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搞出来的,子弹和炮弹这些东西,看着似乎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实际上是需要一整套的工业体系支撑的,得由专门的兵工厂进行生产,而兵工厂需要后方一大堆的上游供应商提供设备,原材料。
这意味着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