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工业部的直属官办企业,几乎都是技术类企业,哪怕是大楚盐务总公司、大楚粮食总公司,看似和技术没啥关系,但实际上也设立了总师一职。
盐业生产也是很考验技术的,比如盐务公司正在搞的沿海盐场晒盐生产工艺;粮食公司搞的粮食储存以及粮食加工业,这些都是需要技术支持的。
因此,大楚帝国工业部的直属企业,往往都会设立总师一职,因此大楚帝国工业部直属官办企业,其管理层基本都是四个人。
这四人是该企业的最高级别的管理人员,督办统筹所有事务,协办分管行政管理,会办则是负责财务,总师负责技术。
再往下,则是看情况会设置厂长,处长之类的高级职务,而大型企业里的这些职务,往往也是在职官员担任的。
工业部的直属官办企业这么搞,地方省级工业司搞的一些省属官办企业,或府级工业处搞的府属官办企业,基本也都是效仿了工业部直属企业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方机构想要搞官办企业,是不能自己瞎搞的,都需要报送工业部审批,并获得批准,同时纳入工业部统一管理范畴。
各级官办企业的管理模式高度一致。
孔开康这个协办,就是负责本溪煤矿公司行政管理的人,而后续还将会有几个官员到他手底下任职。
但是,光靠这十几个官员就想要撑起来一家大型煤矿公司是不可能的,因此工业部还从全部各地的官办企业里进行协调,调任中低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甚至普通工人,不过这些人都是平民身份,人家是拿钱打工的,而且合同也不是和工业部或吏务部签署的,是各企业签署的。
因此哪怕是工业部或吏务部,都不可能说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普通人跨企业工作……人家又不是官身,可不归你管!
要想调动他们,得按照民间的规矩来,和他们进行协商,然后把工作合同进行更换。
只是这一项工作不容易,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人家脑子犯抽了才会远离家乡,跑到辽东苦寒之地来工作。
因此,上头也没想着通过调动这种模式来满足大量的劳动力需求,最多就是挖来一些技术骨干以及中低级管理人员,并且钱还得给足了。
至于普通劳动力,比如说大量的矿工,那么就只能想起他办法了,比如说就地招募,又或者是跑到其他地方去招募。
孔开康去辽阳府衙门,就是为了商讨本地劳工招募一事……
但是,商讨的结果却是让孔开康很失望……倒不是说人家知府衙门不配合,人家已经很配合了。
关键是辽阳府没几个人啊……
并且对于辽阳府来说,短时间内农业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工厂啊,赚钱啊,都没有吃饱饭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