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你以为大楚帝国的新移民们,他们手中的土地是怎么来的?
没有持续的驱逐清剿作战,这么多大楚帝国移民跑过来后哪有这么多土地分给他们啊!
大楚帝国在北甲地区实施的移民以及一系列统治措施,其实和荷兰人等欧洲殖民者不太一样。
欧洲殖民者是为了求财,所以他们才会搞什么奴隶制,然后抓一大堆土着给他们种田挖矿。
但是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表面上是各种什么工商业,贸易之类的东西,但是严格来说帝国高层在海外的扩张,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资源以及土地本身。
而在罗志学心中,海外扩张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缓解本土人口问题。
如今本土自然不存在着人口问题,现在撑死了也就两亿人左右,但是你要知道和平稳定时期里,人口增长是非常快速的,尤其是大楚帝国内部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还在不断的提升当中,这些都进一步延长了平均寿命。
一方面是出生人口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平均寿命逐渐增加。
然后这就会导致人口越来越多,并且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罗志学估计着,二十年后,本土人口说不准都能达到五个亿,五十年内十个亿都是有可能的。
人口增长这么快速的情况下,不用多久,顶多了二十年内大楚帝国就会出现人多地少的问题,如果农业技术没能获得太大的突破,尤其是粮种培育以及化肥等技术没有大突破的话,那么粮食肯定不够吃。
这个时候,就需要庞大的海外领地来分担压力了。
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向海外领地移民。
另外一方面从海外领地里把粮食运输回来,增加本土粮食供应量。
双管齐下,如此才能减轻人口带来的压力,并持续保持稳定发展。
至于一百年甚至更久以后,人口继续暴涨到几十个亿后怎么办。
罗志学估计着不出意外,那个时候大楚帝国都进入现代社会了,而现代社会里不用担心人口太多的问题,反而要担心人口减少的问题……
再说了,真到了人口太多,肯定会引发各种矛盾,当矛盾剧烈到无法解决的时候,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战争一来,人口就哗啦啦的降!
战争过后,大楚中兴或者干脆是新王朝的强盛时期自然也就来了。
你数遍历朝历代,所谓的中兴,基本都建立在战争或各种灾难以后,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人口大量减少了。
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来个傻子当皇帝都能搞一个所谓的中兴……
反之,人口没少,粮食还是那么点,中兴个毛线!
而罗志学现在做的就是提前把海外领地给弄好,然后慢慢展开移民,持续缓解本土的粮食压力。
现在是南洋,后续可能是西域,中亚,然后或者美洲,印度等地。
总之就是通过持续的对外扩张,一边对外移民,一边利用海外领地的粮食反哺本土。
北甲地区的扩张以及现在的移民计划,就是这一连串海外扩张的试验田。
至于之前的安南金兰湾、暹罗曼谷以及缅甸达贡、柬埔寨九龙江地区这四个殖民地,承担不了试验田的功能。
因为这些地方面积都不大,并且也不是作为移民开发的重点地区。
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承担军事基地、贸易前哨站的作用,少量的移民开发,也是为了驻军,往来船只的补给需求为主。
而北甲地区不一样,这地方面积足够大,现有的耕地以及潜在的耕地面积足够多,可以用来安置大量的移民并进行帝国一系列海外扩张政策的试验田。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整体的试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目前在北甲地区安家落户的三万多新移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并且因为效果良好,大楚帝国还在组织更多的官方移民,以及进行宣传,号召更多的自费移民前往北甲地区。
争取尽早的把北甲地区的移民数量提升到十万人以上,继而稳固大楚帝国在当地的控制基础。
而北甲地区取得的良好效果,也是让帝国高层下定了决心把马来半岛的其他地方也收入囊中。
以扩大在海外领地移民开发的规模,进一步验证各类海外扩张、移民开发等诸多措施的效果。
所以,大楚帝国高层决定发动战争,夺取马来半岛其他区域,并不是说海军单独推动或主导的计划,而是国内众多部门基于自身部门的利益,再加上罗志学为了帝国未来发展而最终才敲定下来的一项综合计划。
毕竟在大楚帝国,可不是军方将领脑子一拍想打仗就打仗了,而是要服从于帝国的整体利益。
如此大局下,大楚帝国也正式拉开了攻占马来半岛的计划。
大批的船只运输着众多的物资开始南下,第五师也是接到了前往北甲地区的命令,随后乘坐运输船只南下北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