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是不虚无的底色,一切图画都是从空白开始。如果你喜欢画风,便会发觉,白纸也是一幅画,因为有些美好并不可见,只能用心感觉。比如这来无影去无踪的风是美好的,友情是美好的,爱是美好的,这些,只可以用衬托的方法将其部分展现,却无法直接画出。虚无,真的是一无所有吗?
最难克服的困境其实并不是说服自己将“无”看成是“有”,而是如何面对“有”将归于“无”的现实,我们终将被遗忘。我们不能用“你之所以胡思乱想是因为物质丰富”这样的话解决这样的困境,因为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物质上的满足是会逐渐行程的,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我们只能直面由遗忘而带来的虚无的恐惧。
我们处在历史的长河里,是河里的一滴水,我们不知方向,不知何时能到大海,也不知道到了大海又能如何。我们有动作,有目标,但是这动作这目标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只是随大流,随弯就弯罢了。我们不清楚我们的势从何来,亦不清楚我们的能至何止,怎能不发虚无之感呢?一直想啊,如此地想,在这非保守场里,每一次徘徊都意味着摩擦内耗,这将使我们更快地陷入寂灭,旋即虚无。既然我们还想不清楚,那就先以最节约能量的方式走完这一程,用心感受,欣赏沿途的风景,不也很美好吗?可能答案就如同我们曾经遗失的一纸铅笔,一句挂在嘴边却忘记的话,迟早是要想起的。
面对虚无的最好办法就是不面对虚无。居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是,回避与逃避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动作,因为明知其有大量的损耗还去寻找它,算是自作自受,恰恰,我们面对虚无才是一种对实际世界的逃避,回避虚无不也很聪明吗?
我们从无开始,又回到了无。第一个无是我们觉得的一无所有所以无,而第二个无是因为我们不去想而无法存在的无。
这本书看起来有些痛苦,文字较为晦涩。我渐渐明白,对我来说,将文字修炼到可以让人理解并产生一定的美感即可。哲学对于人的意义是大还是小呢?我无法更深地理解了,我将其当作生命的补剂,给生活加点料。
刨根问底还是算了吧。这个算是结业的书了。
就像发明了药,然后就疯狂的找病人。没有这个必要,肚子疼不算病,扒拉那个土语。浅尝辄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