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战斗中,武将没有行动自主权,排兵布阵必须依据皇帝亲授的阵型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争的形势瞬息万变,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又如何能得知。一个呆板的阵图,如何能保证战争的百战百胜?这项制度的发明者宋太宗也是武人,他当然也知道其中害处。但是为了治御武将,宋太宗还是发明了这种奇葩制度。这种制度通过削除武将的自主权,让他们变得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从而不敢作乱。宋太宗曾说:“朕选擢将校,先取其循谨能御下者,武勇次之。”很显然,宋太宗对于武将的要求是听话,打胜仗反而还是次要的。
北宋的武将受到来自皇帝和文臣的层层压制,有屈不能伸,有志不能行,最终逐渐归于平庸,甚至于背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样将领的军队,如果能够消灭敌国,那简直就是奇迹了。
北宋的“穷兵黩武”
所谓的“穷兵黩武”,指的是“不顾一切,任意发动战争”,热衷于用战争解决一切问题。在汉唐的某些时期,如汉武帝以及唐玄宗,都可以用穷兵黩武来形容。而我们的宋朝也可以这么形容。
在大众眼里,宋朝是软弱妥协的代表,向异族交纳岁币祈求和平,是对宋朝最为深刻的印象。而屈辱求和,又是我们从宋朝身上听得最多的词汇。这样的王朝也能穷兵黩武?
的确,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会给人以“和平主义者”的印象。然而从本质而言,这不过是宋朝遭受灾难性失败的假象。在很多时候,宋朝不仅敢战,而且好战。北宋建立于唐朝的废墟之上,但领土却要比唐要小很多,宋朝只不过完成了“小天下”的统一。辽所占据的幽燕,西夏所占据的河西以及独立的交趾,都是宋人心中必须恢复的故土。此外,盘踞于汉唐故土的蛮族势力,可不会任由宋人宰割,相反他们还会主动出击,威胁宋朝的国家安全。占据幽云的辽国威胁着华北平原,他们的铁骑越过黄河,旦夕之间就可以到达开封;而占据河西的西夏,又时刻威胁着关中地区的稳定。
为了夺回失地,防御游牧敌人的进攻,更为了抵御国内的起义与叛乱,宋朝维持了一支不断膨胀的军事力量。在宋仁宗年间,宋朝的禁军已经达到百万之多,要知道这些军队都是不事生产的职业兵。所以在宋朝,军费往往占据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到战争时期甚至要占七、八成。这支庞大的军队,就是宋朝与外敌相抗衡的资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