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军的心思根本没有在抵御后金鞑子方面。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劫掠百姓上面,北直隶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其中也有朝廷大军的功劳。他们每到一处,残忍的劫掠百姓,甚至集体屠杀百姓,杀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当然这一切的罪过,最终都计算到后金鞑子的身上,朝廷大军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内阁其实也收到了对诸多总兵的弹劾,却无动于衷。
朝中还是有少部分的忠臣。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大胆揭露军队之中的暴行。可惜的是他们的忠心得不到重视,其中的部分人被迫辞去官职。成为平民。
郑勋睿在京城布的暗线,时时刻刻都注意这些官吏的行踪,在一些官吏辞去职务,成为平头百姓的时候,他们则趁机蛊惑这些人到南京去。
如此做的效果很好,大部分辞去官职的官吏,在暗线的保护之,离开了京城,前往南京,暗线将这些情报禀报给南京,郑勋睿也达了命令,务必要保护这些人的安全,让他们取道山东前往南京,而且驻扎在山东的郑家军,还派遣了军士保护这些人的安全。
后金鞑子虽然撤离了,可北直隶已经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地方。
紫禁城,乾清宫。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都集中在这里,他们需要讨论朝廷一步的行动,做出重要的决策。
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意见依然没有能够统一。
以内阁首辅钱士升为首的一帮人,认为目前的情况之,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平复北直隶各地的创伤,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同时命令淮北的漕运总督府,必须要开始运送漕粮,以维持北方的运转,以内阁次辅杨嗣昌为代表的一帮人,认为朝廷大军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前往河南与山西等地,剿灭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彻底稳定北方的局势,当然杨嗣昌认为北直隶各地也需要安抚,但围剿和安抚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两方的态度没有办法调和,这让朱由检无法做出决定。
朱由检如今最为倚重的是杨嗣昌,对于钱士升等人已经有了一些看法,按说他是应该支持杨嗣昌等人的意见的,不过凭借着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大规模的征伐李自成及其麾的流寇,的确存在很大的难度,若是出现再次的失败,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朱由检并不是傻瓜,对于自身所处的境地,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争论依旧在持续,就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来说,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钱士升的,认为目前的情况之,北直隶各地需要安抚,需要休养生息,若是这个时候再次引发征战厮杀,朝廷根本就无法维持,老百姓也无法承受。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回避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李自成送来的文书,愿意效忠朝廷,只要能够被册封为大顺王就可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湘王郑勋睿,郑勋睿在南方所有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朝廷,而且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在南方已经没有丝毫的作用,南方一切的事情都是郑勋睿说了算read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