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八月初四清晨,李啸军终于来到了京城,全军排成整齐的队列,从京师外城南面的永定门入城。
进入永定门后,全军在永定门处的瓮城中休整,司礼监、御马监和兵部都派出官员迎接,兵部也调集了粮草供应和帐篷,让李啸军就在这瓮城处扎营。
兵部的这般做法,主要有两处用意,一则让外地入援兵马就地拱卫外城,二则防止入援的明军入城中扰民。
包括主将李啸在内,他手下的军兵基本上是第一次来京师,很多人都被京城宏大的气象给震惊了。
前世读过一点明史的李啸,对北京城的来历,还算略知一二。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但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
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北京城的建筑,又是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设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皇城后门——地安门以北的钟鼓楼,则是这条中轴线的终点。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场景都安排在了这条中轴线为基础,在其两侧作有机的布置和组合,其周围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个明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李啸军所驻的永定门瓮城,十分阔大,竟比李啸军在山东所建的赤凤城瓮城,要大个五六倍不止,简直有如一座小型的四方城堡一般,足够李啸军这四五千兵马在这里驻扎安营了。
对于初次入京的李啸军来说,瓮城四周巍峨的城墙和城楼,都让他们生出敬畏,这京师之地,这皇城气象,确是对这些出身低贱的李啸军军兵们,有种强烈的威压感。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已才刚刚派人去兵部禀报战绩,还未等着兵部回音之际,大批的京城百姓已闻讯赶来看热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