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修筑大凌城这件事,可能不是孙承宗的主张。
大凌河之战的开端,源于孙元化和辽东巡抚丘禾嘉的建策。
孙元化的意见是,撤销各个岛上的兵力,移驻到山海关外,并相机收复广宁、金州、海州、盖州。
史料里的记载,这个建策非常粗略,似乎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将其形容为缩回拳头、再打出去,更容易理解。
辽东巡抚丘禾嘉则建议用海岛之兵,收复广宁、义州、右屯三城。
两大巡抚意见相左,兵部尚书梁廷栋拿不定主意,自然要咨询孙承宗。
孙承宗是怎么说的呢?
史料记载,孙承宗言:右屯城已隳,修筑而后可守。筑之,敌必至。必复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锦州。锦州绕海而居敌,难陆运。而右屯之后即海,据此则粮可给,兵可聚,始得为发轫地。
后世研究历史的人,多以这段话来断定,修建右屯和大、小凌河城是孙承宗的意思。
可是对孙承宗这段话做一个细致分析的话,是这样的:
第一,广宁、义州,暂且不修
第二,右屯重要,距海较近,便于运粮,应先筑守。但修筑右屯,敌军必来争。
第三,为保右屯,还要修小凌河城与大凌河城,以成为其犄角。
第四,大凌河城、小凌河城、右屯卫城、锦州城,以及松山、杏山、宁远纵串连接,加强宁锦防御体系。
当上司提出了一件很难办、并且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时,身为下属不想去做,该怎么阻止呢?
孙承宗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令人会心一笑?
只可惜,这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国政大事,并不能令人笑的出来。
孙承宗碰到了一个刚愎自用的上司,他的办法没有成功。
廷栋力主之,于是有大凌河筑城之议。
于是,修筑大凌河城的决议,在朝廷里被通过了。
这件事真的是梁廷栋的主意吗?
另有一份史料,可以证明孙承宗的无辜。
大凌河之战后,兵科给事中孙三杰上了一份奏疏。
延儒首据揆路,欲用其私人孙元化、丘禾嘉而无术,则属梁廷栋藉破格用人之说,以为先资。明知元化、禾嘉无功,而冒节钺,不足服人,则设为复广宁,图金、复、海、盖之议。既而一事无成,惧干严谴,于是密主大凌之筑,聊以塞责。奉举国之精锐,付之一掷。第罢枢辅孙承宗以结其案,而丘禾嘉忽焉山、永,忽焉京卿矣!延儒之脱卸作用,何其神也!
这份奏疏里,直指周延儒、梁廷栋、孙元化、丘禾嘉等人的责任。
甚至从这份奏疏里,可以看出孙元化为何会被崇祯处死。
恐怕并非他招揽的东江镇叛变那么简单,孙元化在大凌河之战里的作为应该也是一项罪过。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