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时候,杨嗣昌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以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的身份,出任兵马大都督,统领中原各镇的兵马,负责剿灭流寇,赐予尚方宝剑,可便宜行事,让杨嗣昌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令户部给他拨付了五万两白银,这让杨嗣昌差点落下了眼泪。
作为内阁大臣,户部的困窘,杨嗣昌很清楚,春季的赋税还没有开始征收,户部的库房空空如也,连朝中文武大臣的俸禄都不敢保证,根本拿不出来钱粮,这五万两白银,恐怕不是户部库房拨付出来的,而是皇上从自己腰包里面掏出来的银子。
其实皇上也没有银子,皇宫之中的开销一再的压缩,已经到了不能够再省的地步。
杨嗣昌毕竟是兵部尚书,知晓中原的局势,内阁按照皇上的要求,商议如何处置原五省总督熊文灿的时候,杨嗣昌已经开始思考,若是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自己应该怎么做。
以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的身份,出任兵马大都督,这样的安排并非先例,当初后金鞑子入关作战,都督卢象升兵败身亡,内阁次辅刘宇亮就曾经出任兵马大都督,全面负责抵御流寇的事宜。
经过对中原局势的分析,杨嗣昌担心的事情不少,不过最为担心的还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派遣监军的事宜。
每一次的征伐,皇上在任命兵马统帅的同时,都会任命监军,监军由中官出任,代表皇上监督军中的各级军官,包括主帅,监军掌控大军的粮草军饷,权力非常大,如果兵马统帅手中没有尚方宝剑,压根没有什么权力,一切都要听从监军的安排部署。
当初卢象升出任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抵御后金鞑子,高起潜是监军,卢象升手中没有尚方宝剑,根本无法调动军队。
杨嗣昌太熟悉这里面的奥妙了,尽管他手中持有尚方宝剑,掌握了权柄,但他很清楚,出任监军的中官,与皇上走得很近,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如果因为军中权柄的问题,主帅与监军产生了矛盾,不管征伐的结局如何,主帅都为自身埋下了隐患。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征伐厮杀的过程之中,主帅必须由绝对的权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军令不折不扣的执行,如果主帅和监军之间产生了矛盾,不敢想象会在军中产生什么影响。
正月初二的时候,三边总督洪承畴上了奏折,奏陈延绥各地有镇守、监军、兵备和巡抚等官员,各自都有各自的权力,一旦遭遇到事端的时候,权责难以统一,相互之间甚至可能形成掣肘,这种情形不能够继续持续下去,免得贻误了征伐大事,故而杨嗣昌建议,凡是地方上的军务,悉数归总兵官节制,若是军中或者城池中有镇守、监军和总兵官的,最终的军事决策权在总兵官的手中。
这份奏折从皇上手中到了内阁,又从内阁到了皇上的手中,最终还是回到了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