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炮的威力纵使不能一模一样,也不会相差太多。”
“我料那火炮贵重,只在大城中有,小城中却未必布置,大王可以袭击小城,将城中的工匠掳走,里面或许便有曾经入大城铸过炮的匠人。”
“若那小城也有火炮,大王便只有多拿人命去填,夺取小城之后,便可以直接将现成的火炮带走了。”
耶律得重深以为然,便传下令来,让各部分散开来,四下劫掠,不敢招惹有炮的大城,只去那周边的小城袭击。
虽然此地是边境,但已百年不闻战火,城内的宋军早就糜烂不堪,哪里还能扛得住辽军的攻击,轻易便被辽军击破城池。
以往辽军南下劫掠都是抢夺金银粮食,带不走的便烧掉,如今却不但烧杀抢掠,还毁坏田地,又到处抓各种工匠,连带家小一并劫走。
那大城中的守将哪里知道辽军的想法,一心只是守住城池不失,只要大城无恙,便是大功一件,哪里理会外面辽军肆虐。
那耶律得重从容将周边各县全数劫掠一遍,然后从中仔细筛选,果然选出了造过炮的匠人。
耶律得重如获至宝,当即便重金聘请这些匠人与他一并回辽,那些匠人家小都已在他手中,哪里敢拒绝,只好跟着一并走了。
等辽军退却之后,那雄霸二州的守将才弹冠相庆,把一切功劳都归在自家身上,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堆请功的折子,派人快马送到京城。
虽然此战他们一箭未发,一人未死,全程都只是在放炮,但并不影响他们把战损写的高高的,把请功的清单写的长长的。
以往的空饷都可以借着这次的“战损”实报实销,回头还可以再吃一波“阵亡将士”的抚恤,简直是完美!
他们守土有功,朝中诸公即便知道这里面有水分,也只会装聋作哑,不会把一切挑破。
为了赶上这波福利,城中大小人物只要是有点来头的,就都赶着报战损,一时之间各种“火龙烧仓”、“阴兵借粮”……之类的奇事接连发生。
当所有人都在做“奇事”的时候,这“奇事”便不再奇了,反而不这样做的才叫“奇事”。
请功的奏折送到京中之后,那宋徽宗更是个蠢蛋,见到这辽军退了,雄州和霸州都保住了,便即龙颜大悦,把边关的一切奏请都照准了。
眼见到奏章上对于火炮的溢美之词,以及请求更多火药、火炮支持的申请,宋徽宗心中更是相信国师的批语。
天魁星果然便是完劫之后兵解飞升了,以后他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必然万事顺遂,心想事成。
至于那些被破的小城,则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
大宋朝从上到下,一片欢欣鼓舞,唯独那雄霸二州的百姓,田地被毁,房屋被烧,无有生计,官府又不管,只好自谋生路,向着周边各州县乞食而去。
那各地的官员对这些流民视若蛇蝎,偶有赈济,大多数都是向外驱赶。
这些流民便是死,也不能死在自家的地盘上。
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这十数万的流民,便向着齐州方向蜂拥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