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一场,劳民伤财,远渡荒原这么远,岂能无功而归?
卫青先是为李广将军悲叹了一声,很快收拾心情,拿来草绘舆图,下了决定,“全军继续进发,我们去茏城。”
木兰不知道茏城是什么地方,事实上大部分汉卒都不知道,茏城是匈奴人的祭天圣地,每年匈奴各部都会在茏城集会,祭其先祖与天地神灵,实在要换算成大汉的话,就是高祖陵寝或帝王封禅的泰山一类的地方。
卫青已然决定,既然匈奴各部齐聚,区区一万兵力也无法零散收割人头,那这架就不打了,奇袭茏城,砸其祖坟,高低也得在匈奴人脸上扇一巴掌!
因为李广的全军覆没,军中的气氛都很压抑,这支上万的骑兵大多是从边军中抽调,许多人都曾在李广麾下待过不短的日子,李老将军为人随和,爱兵如子,与将士同饮同食,每逢胜仗,赏赐都分给下属,自身不留余财,是一位极好极好的主将。
卫青带兵之初,也试图学习过李广,但很快放弃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威名和人望,学李广的带兵之法简直就是胡闹。
李广治军是无纪律的,没有任何的约束,士卒都过得十分散漫随意,可一旦到了战时,人人都愿意跟着李广效死力……嗯,有些像是春秋时蓄养门客游侠,平时好吃好喝,遇事为君效劳。
古法带兵了属于是。
卫青一条条规矩立下,对此不满的也大多是跟过李广的兵,没经历过,不适应,但时日久了,看着整肃的军伍,不少人还是默默服气的,就像先前遇到那五百匈奴兵时,换成李广的部队,是没有那么快反应过来的。
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实际上叫茏城为龙城,但文字是大汉的,大汉自己有一个龙城,就称匈奴人的龙城为茏城。
全军向着茏城进发,卫青时不时调整着行军方向,在草原上,最好的方向标就是太阳和星辰的方位,最困难的不是寻找方向,而是常常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卫青给自己手里草绘的舆图不停地添加参照物,一直到前方的探子欣喜来报,方向完全正确无误,正前方四十里,就是匈奴茏城!
茏城只有在集会的时候才会汇聚匈奴各部兵力,而且集会时间也不会太长,草原荒芜,时间久了牛羊吃完,大军就无法在草原上获取食物,如今匈奴人在李广那儿打埋伏,几拨探子前后去探查,得到的结果相差无几。
匈奴人在茏城只有不到三千的守军!
这也挺正常的,高祖陵寝重要,也就那几千守陵卫,帝王泰山封禅何等威严,平日里没人去,谁还守着泰山过日子。
行军至此已经到了傍晚,卫青命人分发餐饭,把带来的牛羊杀了近半,每个人都分到了许多肉食,吃完又停歇了两个时辰,此时已经夜深,汉军分出两翼数千人左右包抄,中军攻城。
卫青甚至都没穿戴厚重的甲胄,亲兵们则是都把自己包裹齐整,邓意还瞪了一眼木兰,有些得意,战场上他们这些亲兵可是能为将军挡刀赴死的,你这矮瘦瘦的乡下小子,跳起来都挡不了几下!
木兰把弓箭横在马前方便随时取用,除了弓箭,她有两把兵刃,一把是她爹归乡时私藏下来的匈奴缴获,半臂的短刀,应该是匈奴将领的佩饰,还有一把是军中发下来的长刀,她把长刀从马上取下,短刀藏在怀里,一言不发策马跟在卫青身后。
卫青没有上战车,他骑马停在原地观察战局,直到城门大开,也没冲出什么像样的大军,可以确定没有埋伏,这才眉头舒展,自腰间拔出长剑,剑指城门,高声喝道:“冲阵,与我杀敌!”
然后一骑当先冲了出去。
亲兵的反应也快,不多时二十多匹马紧随其后,木兰一手勒着缰绳,一手紧握长刀,冲进城门之后,四处都是砍杀之声,有汉军的,也有匈奴人的吱哇乱叫,木兰谨记自己是亲兵,是护卫将军的亲兵,几次下刀的机会都放过了。
卫青是第一次如此深入战场,夜色下,火光照耀,他几乎能看清地上每一个被杀死的匈奴人和汉卒的面目,他挥剑砍杀几次之后才发现,虽然他的剑做工精良,可在马上就显得太短,根本不适宜作战。
没等换兵刃,被半夜袭杀闹懵了的匈奴人也渐渐开始组织起来,先是零星的箭矢,随后是成规模的箭雨自高处下落。
没穿厚甲的纰漏由此显现,亲兵们连忙持盾上前护卫,但也正因为这样,卫青想亲手斩几个人头的想法还是破灭了。
他叹了一口气,专心指挥起战局来,事实上兵刃相接之后,战局的指挥往往是不如人意的,人和人之间只剩下了杀戮,高呼了几声都没人应,卫青忽然看到身侧的木兰,她一手握长刀,一手按缰绳,眼睛锐利得要命,每一个视线落处,都是匈奴人的身影。
卫青看着面前密不透风的厚盾,看了看木兰紧握兵刃的手,忽然道:“木兰,你去吧,替我杀敌。”
木兰的眼睛一下子明亮如刀。
大声应了一句,随后轻骑跃出盾墙,奔向她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