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师弟这次又成功了。”
看着后山那逐渐平息的元气暴动,深感自己已经老了的灵祐禅师如此说着,嘴角却不自觉的微微上扬了一下。
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哪怕这条道路上不完整、亦不知道终点将通往何方,也足以说明裴文德有了自己的“道”。
如此一来,倒也不枉灵祐禅师当初耗尽心力、以问心问道之法助其开悟。
“是啊!小师弟他虽然没有一朝顿悟的悟性,但在其它方面却远胜我不知凡几!”
同样惊叹于裴文德的天赋,慧寂发自内心的感慨道。
自己修行之初固然一朝顿悟,从此荡平了修行前路的所有荆棘,却终究在即将踏入彼岸之际发现自己走错了道路,不得不破戒重修。
反观裴文德,他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被任何传统的观念束缚,一直走在自己坚信的道路之上。
“你和文德是两种不同的人,没有可比性的。”
开口打破了慧寂的感叹,灵祐禅师对自己这两个弟子的认知可比他们自己清醒多了。
“文德自幼桀骜不驯,就算一直跟着我磨练心性,也注定不可能循规蹈矩的当一个普通人。”
灵祐禅师也是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才选择正式教授其修行之道的。
“而你则不同,你天生灵慧、悟性惊人,就算没有任何人的教导,也能够以其它的方式入道。”
“所以你重走一遍前人之路,然后再破戒重修,于你而言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这就好比一个触类旁通的天才,他所能接触到的基础教育越多,对他未来的发展就越好。
慧寂正是因为走了一遍前人之路,才知道这条路上的终点究竟是什么,才知道该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
——大道三千、旁门八百。
比起走一条可以看见终点的正确道路,慧寂这样的天纵之才更适合站在前人的肩膀走出自己的道路。
殊途同归的裴文德与慧寂,从一开始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存在。
“自你舍去地藏法相、重修九十六圆相至今,已有将近数年时间,修为与道行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吧!”
明明是疑问的句式,但灵祐禅师这里却采用了肯定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