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古问道心中不禁暗暗有些窃喜。道:“真没想到,市井之间,竟还有这般动静。”
西门二公子笑道:“此事讯息一出,便惊动天下,开盘口之事,不过附庸风雅耳。但也可以从侧面推波助澜,略见一斑。”
古问道等人点头称是。
要知道,这盘口可不是随便开的,必须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还会请来资深的儒家学士来做顾问。给意见。否则随随便便开出来,被人爆庄,破产分分钟的事。
故而,敢坐庄开盘口的,绝非等闲之辈。代表的意义非同凡响。
古问道忙问:“二公子,敢问这份榜单之上,都有谁人?”
西门二公子微笑,倒背如流地将十五个名字一一道出。这时候,宴席上的诸人都不禁竖起耳朵来听,生怕漏了一个名字去。
十五个名字。都是各州府公认的才子,就算他们不曾见过人,可对于他们的名字,早就听说过了。
天华朝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能说渺无边际。即使讯息蔽塞,不够发达,可通过口口相传,以及个人作品的传播,一些有才华的人的声望还是能让得天下知晓的。
听完这十五个名字,纵使古问道向来自负,可对于自己能排到第六位去,还是很满意。
这一份盘口榜单,真可谓网尽天下青年才俊了。
他忽而想到一事:“盘口之上,只得十五人,可其他人怎么算?”
“这只是一份前茅榜单,后面还有一份更为详尽的,如果别人愿意下注,也是无妨,赔率更高呢。其实对于此份榜单,还是有些争议的。就我个人而言,同样觉得有遗珠之感”
古问道一愣,问:“哦,二公子有何高见?”
西门二公子悠然道:“冀州叶君生没有上榜,倒是有些意外。”
“叶君生?”
古问道咀嚼这这个名字,很快就反应过来:“二公子所说的,莫非是那位声名鹊起的冀州叶君生,写了《念奴娇》、《水调歌头》的?”
西门二公子道:“可不是他嘛,另外,他那首新作《青玉案》亦是脍炙人口。当时传出,为人争相抄写。正明公曾叹曰:‘此词一出,元宵谁还写得?’此子天纵奇才,委实罕见,却是应该入选。”
对于二公子的赞誉,古问道莫名地感到有些不舒服:叶君生异军突起,几首词作传下来,确实风头正劲。但正所谓“文无第一”,要心悦诚服地甘拜下风,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当下道:“二公子,这趟才子竞赛,比的是全才,绝非单单诗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叶君生才没有被选上榜吧。”
西门二公子点点头:“应该如是。不过叶君生的词,确实做得极好,一首《水调歌头》写尽中秋气象,然后又是元宵,若果写多几首,那一年四季的佳节诗会文会,大家都难下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