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是回回人被朝廷和官府压制、歧视最严重的时期。作为统治者的大清不但不公正地处理民族之间的纠纷,反而利用回汉之间的矛盾,采取“以汉制回”的措施,凡是争论斗殴无论对错都偏袒汉人,压制回回人。一些汉人从此仗势欺凌回回人,却不知道回回人的内心桀骜,凝聚力很强。天长日久,两个民族之间便埋下了仇恨。
朝廷明确规定:禁止回回人抱养汉人的婴儿,禁止增加修建礼拜寺。满汉之间、蒙汉之间、回汉之间不得通婚。一般犯的人被判处流徙罪可以申请留养,回回人则不许申请,而且流徙的地点不得在回回人的聚居区。对回回人的定罪和用刑也比其他民族重,还要给回回犯人的脸上刺上“回贼”二字。
朝廷的很多大臣在奏折上提到回回人的时候,一再把回字加上“犭”旁,表示对回回等少数民族的鄙薄和轻视,诬蔑回回人不属于人类。
19世纪中叶的大清帝国已经是疾病缠身。山雨欲来风满楼,遍地狼烟夕阳后。
1840年,大英帝国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1848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清英战争,特别是英法联军占领了帝国的首都北京,送给大清王朝无尽的羞耻和屈辱。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的金田村率先发动了农民起义,反对大清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场反清运动,震动了整个国家,牵扯了大清王朝的绝大部分精力和兵力。
1856年,云南各地的回回人响应洪秀全的号召,起来反抗大清的统治。其中,杜文秀在大理领导的云南西部回回人起义最为壮大。随后,贵州的回回人张凌翔和马河图、四川会理的回回人马荣先也起来造反。
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的行宫避暑山庄中忧愤地驾崩了。一时间,大清国中无主,民心浮动不安。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派人到陕甘地区,联络当地的回回人开展反清斗争。撒鲁尔人首领马尕三率领民众起义。碾伯、西宁、大通、贵德和湟源等地的人民纷纷响应。
朝廷也陷入到激烈的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西太后和恭亲王联合发动了辛酉事变,推翻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新皇帝同治登基的时候只有七岁,两宫皇太后得以垂帘听政。国家治理处于失衡的危险状态……
1862年以前,陕西的回回人估计约占全省1000万人口的30%。当时有“汉七回三”的说法。回回人大多集中在关中渭河两岸的各府县。少部分人耕种土地,多数人从事小商小贩的行业,在这块黄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太平天国起义以后,关中各地都兴起了俗称勇的团练。大清的勇与兵有严格的区分。勇是团练即民兵。兵是正规的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