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什么地方的水,随什么地方的俗。
——蒙古族谚语
1900年的大清王朝走入了穷途末路。
大清在甲午战争中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赔偿银两,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忧国忧民,发动了公车上书,京城民怨沸腾,政局堪忧。
慈禧太后决定调遣甘军的首领董福祥到京师保驾。
早先投靠大清朝廷并且划归甘军管辖的回回起义军领袖纷纷跟随董福祥进入北京。马安良担任河州镇马队三旗督带,马海晏为中旗旗官,马福禄仍然担任简练军督带兼步兵管带,马福祥为简练军骑兵管带。
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与推行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发生了对立。慈禧联合保守派官员镇压维新运动。
西方列强普遍同情维新派,反对慈禧罢黜光绪皇帝。
慈禧对西方国家怀恨在心,逐渐产生了仇外的情绪。
随着国内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各地排斥外国特别是渗透到各地的外国教会的情绪日益高涨,终于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本来是山东各地学习武术的团民组织,后来被保守派官员山东巡抚毓贤利用,用来抗衡外国的传教会,威吓本地的教民脱离外国的教会。
慈禧听信了毓贤的谎言,相信义和团的团民刀枪不入、枪炮不伤,冀图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实行排外主义。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行动口号,从山东出发沿途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破坏一切与外国有关的东西。他们先是攻入天津的外国租界,随后又进入了北京城。
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8个列强国家正式决定,联合出兵保护本国的使馆,镇压滥杀洋人的义和团。
在列强的巨大压力下,朝廷被迫同意列强的军队进入北京。
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2000多八国联军强占了天津火车站,然后乘上列车驶往北京。
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的部队联合作战,切断了八国联军与天津的联系。作为武卫后军,甘军在廊坊、杨村一带与义和团联手,击退了来犯之敌。当时的战况十分惨烈。
不久,朝廷调遣马福禄、马海晏的部队返回北京,在正阳门驻守。
一天,董福祥手下的一名甘军士兵突然生出惊人的胆量,刀斩了违反宵禁命令的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杉山彬,意外地激化了大清王朝与外国使馆的矛盾。
甘军奉命攻打外国的使馆。
马福禄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不幸中弹身亡。他的弟弟马福贵、马福全和族侄马耀图、马兆图等也同时遇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