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尽管科技情报所为全国的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提供国内外科研成果,并进行分析、述评,而且还要组织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成果和发明,同时又负责预测以及鉴定,可是你知道的,官僚主义足以摧毁一切……”
提及年青时的工作,科通便在那里不停的抱怨着,抱怨着官僚主义式的交流、宣传,抱怨着那些企业都在等待着对方获得科技突破,抱怨着官僚们用技术鉴定的方式,摧残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比如苏联时代的微电子技术,等等,此时,在科通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俄罗斯人的复杂——对往昔的追忆与抱怨从来都是一体的,往昔的辉煌或许存在于记忆之中,但更多的却是抱怨。
一栋位于森林中的残破的大楼,任谁也想不到,这里就俄罗斯联邦科技情报中心,而它的前身则就是全苏科学情报中心,曾几何时,仅只是在俄罗斯境内,他就拥有158家下设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其文献贮藏量更是达到5亿份之多,从事情报产品生产和情报劳务的专业人员更是达到4万余人。
而现在,这栋十几层的大楼之中,却仅只有几百名雇员,曾经纵横一体的情报交流体系,早在80年代晚期,即宣告中止,过去,这里是分析交流全苏联科技成果的地方,而现在,这里仅不过只是从事着外国科学刊物的翻译和本国科学刊物的发表。
“……科学情报中心,是一个依附于经济体制存在的附属物,在苏联时代,一道行政命令,所有人都需要交出他们的研究,在这里接受鉴定,几名专家就可以决定一项科技是否有在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嗯,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苏联时代的电子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人……”
在科学情报中心附近的一家饭店内,在科通的引荐下,管明棠和情报中心的一位部门主管季柳申科,科通曾经的同事聊了起来。
尽管对于季柳申科的抱怨并没有兴趣,但是因为此行的目的以及自己将要在另一个时空中创办一家“科技情报中心”的原因,所以,管明棠还是耐心的听着他们在那里抱怨着,科技情报中心的专家们如何用他们的“鉴定大权”摧毁了苏联的工业。
在他们的讲述中,官僚化的鉴定一次又一次,引领着苏联科技走上一条不归路,从斯大林时代的专业综合工厂,再到电子管时代的小型化,又到晶体管时代的硅、锗之争,后来又是集成电路之争,总之,官僚化的专家们,因为“行业利益”等诸多原因,一次又一次用他们的鉴定大权,打断了苏联科技发展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