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312章 好东西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刘备和诸葛兄弟商议后续战略路线图的同时,袁谭的使者辛毗,这几天正被鄂县令向朗带领着,参观江夏郡各行各业的建设情况。

既有军工产业的最新进展,也有民用生产技术的种田成果。

这也算是一种对袁谭阵营的肌肉展示,让辛毗回去后好好吹捧,加快袁谭对刘备的依赖度,最终让他不能自拔。

诸葛亮开发大冶铁山的矿藏,是建安四年下半年、刘备军消灭黄祖之后的事儿。

当年诸葛亮就在大冶建成了使用耐火材料和新式鼓风的高炉,比原本汉朝的熔炉至少高了一倍,熔炼温度和出铁率也大大提升。同一年还在大冶建成了灌钢法炼钢工坊,实现了从生铁到钢材的全产业链。

如今算来,这事儿转眼也过去两年了。两年里,诸葛亮本人虽然越来越少过问铁矿和冶炼的事,但这儿的发展依然保持着一个很高的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铁矿的开采规模越来越大,收益都拿来扩大再生产,诸葛亮很快就发现原本的矿工作业方式太繁重,而且随着矿坑越挖越广越挖越深,同时作业面积也越来越大,矿区的矿石运输都出现了拥堵混乱。

诸葛亮也不得不在跟兄长的私人书信中,偶尔抱怨这事,诸葛瑾也不吝偶尔给他支招,解决具体问题。打铁铁矿和铁厂就这样在磨合中慢慢有序扩张发展。

如今的大冶铁矿和冶炼工坊规模,比之前年年底,又扩张了将近一倍。

如果说当时鄂县就能年产大约四百多吨灌钢、三千多吨生铁。那么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年产七百多吨灌钢、八千多吨生铁。

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话,可以类比一下,原本汉朝全国的钢材产量,也就每年一千多吨,生铁一万多吨。

而一直到唐朝,钢材全国年产量也才勉强接近两千吨,生铁产量比汉增加不大历史上唐灌钢法之后,能把更多生铁变成钢,但炼铁技术本身没什么明显进步,所以钢和铁的产量比例变高了

北宋达到三千五百吨左右,生铁两万多吨接近三万。

如今曹操加袁绍的地盘,每年炒钢法能炼出的钢材,加起来也就**百吨左右。简易估算,平均下来也就大汉十三州,每州每年一百吨钢、八百到一千吨铁。

实际上自然是冀、豫、司这样的大州比平均值高不少,有三百吨的,也有两百吨的。而幽并这种小州,可能三五十吨都不到,都得从内地购买。

在朝廷稳定的年代,司隶的钢铁产量很高,能占到全国的四成,因为有朝廷的武库和官方军工机构在那儿。不过董卓之乱后,这些产能就随着工匠流亡逐步散到关东大州了。

……

这天一早,经过一番跋涉,辛毗灰头土脸地来到鄂县的铁山。

矿区道路不畅,没法坐车,也不便于骑马爬山,辛毗一开始内心还有点抱怨,以为是向朗怠慢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