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345章 士别两年当刮目相看

关羽和诸葛瑾一路简单闲聊,很快回到下相城内。

下相不过是普通小县,也是项羽的故乡,城内只有一座县衙,别无官署。

好在诸葛瑾也不是拘礼之人,不挑地方,关羽就毫不见外地在县衙里给他接风。

自从孙策覆灭、关羽北调坐镇徐州以来。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徐州文武的生活条件也着实有不少改善。

虽说那段时间里,诸葛瑾没来过徐州,那些日常生活中灵光一闪想到的小妙招、提升生活质量的小发明,都得在扬州先鼓捣出来,然后慢慢流传到徐州、荆州。

但徐州这边,也有一项独到的福利。

那就是神医华佗自从两年多前被陈登征辟、答应在广陵郡给他办一个研究微生物的实验室,并提供配套的医学研究条件后,已经年过五旬的华佗,终于从四处游方行医的状态,转入了常年坐馆搞研究的状态。

即使偶有走动,也多在广陵、东海、下邳三郡范围之内。只有对岸丹阳郡或是吴郡有达官贵人重病,非他出诊不可,才会偶尔请他过江。

如果是一般的小病,最多就请华佗的徒弟吴普、樊阿出手就行。有一次诸葛瑾家里的小孩有点小病,他也亲自以身作则,没让华佗跑这一趟,而是让华佗众弟子中最擅长儿科的樊阿过江跑一趟,很快治好了。

此后扬州众文武一看诸葛瑾家里人病了都没逼华佗过江,大家也就收敛了些,不是遇到非常疑难的重病,就不敢去挤兑华佗本人的医疗资源。

最后索性留下樊阿在秣陵城里开了家分院,也让华佗这两年新教授的弟子们慢慢往丹阳、吴郡其他各处大城市开枝散叶,设馆提升公共卫生水平。

而华佗教出了更多弟子后,本人也就可以醉心于“广陵微生物研究所”的钻研工作。

别看华佗一开始只是顺着诸葛亮遗留下的“怎么分离培育酿酒用的曲蘖菌株、如何培养发酵酸奶和老面的乳酸菌/酵母菌”这一类项目往下搞。

在华佗丰富的医学经验积淀加持下,华佗很快把他新学到的理论、操作,和几十年行医的经验结合起来,揭示了一些此前诸葛亮都未曾想到的发现。

比如,当初诸葛亮搞曲蘖和酸奶乳酸菌研究的时候,只是发现了“高温可以杀菌,可以去掉面团、酿造谷物和牛乳里原本的干扰杂菌,纯化培养环境”,然后诸葛亮也没往下深想。

但华佗却不一样,他是一辈子跟传统医学理论打交道的,他很快发现,不仅高温可以杀菌,而且温度、湿度的细微变化,也能影响菌落繁殖的快慢、增抑。

然后,他就把诸葛家的微生物科学知识,和传统医学的“风寒湿”三毒结合起来,推论出“之所以风寒湿会致病,是因为风代表干冷干热,而寒湿代表湿冷,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组合,可以抑制或促生病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