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家族人心中,最能代表他们祝福和祈愿的食物是糍粑。
土家习俗,过年“打粑粑”,并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
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都打糯米糍粑,蒸熟的糯米放在石槽中,用木杵压成泥,按压成满月形。
这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
打糍粑时,家里的女人孩子围在旁边唱着古老的歌谣。
腊月的糍粑,寓意着年关已至,期盼着在外的亲人,今早回家团圆。
而且逢姑娘出嫁时,土家人也会打糍粑,亲朋好友围在跟前,唱着吉祥的山歌,把醉淳朴的祝福融进糍粑中。
前来接亲的人挑着竹挑,每个挑子上都要盖上印有“花好月圆”图样的大圆糍粑。
土家人修了新房,必然会挑个良辰吉时,由主人家站在房梁上向下撒糍粑,糍粑是事先便切成菱形小块儿的。
鞭炮响起,主人一声欢喜地呼喝,糍粑漫天撒向地面,孩子们一哄而上,好不热闹!
要不是因为制作太复杂,林深鹿也就尝试了,不过短时间内无法做到,也就放弃了。
不过简单易做的团撒林深鹿倒是尝试了。
勤劳的土家人祖先白天基本都在地里忙活,他们将糯米制成的“团撒”带到地里,“团撒”是用糯米蒸熟后,制作而成的圆饼。
吃起来香、脆、酥,嚼在嘴里“咯吱咯吱”响。因是糯米所制,所以也非常扛饿。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土家人不用整日在地里劳作,近些年已未见“团撒”的身影了!
不过这依旧是不可缺少的美食。
最让林深鹿欣慰的是在厨房的角落还找到一坛酒。
很珍贵也很特殊的酒。
那便是土家人最原始的“咂”酒。
土家巴人“喜辛辣、好豪饮”。
酒,是土家民族强悍与豪爽的象征。
在各领风骚的酒文化殿堂里,又最以“米酒”独富民族特色与土家风味。
米酒在土家人口中即“醪糟儿”,土家人称喝酒为“咂酒”,并戏喻“杂吸似吃水烟”。
有竹枝词云:万顶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可见米酒在在土家人心中的地位!
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酒曲,经加工后放入陶罐中发酵而成。故乡的米酒口感清甜,微酸,很是好喝。
土家糯米酒一般连米一起食用,若是哪家姑娘说了婆家,新姑爷去女方走亲,必然要准备好一副好肚肠,以接收姑娘家长辈殷勤的劝酒,米酒纯度不高,但多喝还是会醉人。
林深鹿想不到这树屋的前任主人还留下不少好东西也就顺便品尝了。
这一顿饭虽然简单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菜品但是却最真实的反映了林深鹿在恩施的美食之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